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水

标题包含
咏水
泽物施工讵可名,涓涓以及大川成。 更逢卑处须流惠,有不平时即发声。 倾侧祇将盈上凖,毫厘宁向外边明。 宣尼所取尤深远,盖取原充昼夜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滋润万物的工作难以名状,就像小溪流汇聚成大河。 在低处流淌也会惠及四方,不平之处就会发出声音。 保持倾斜只为了让水满溢,丝毫都不愿流向外部。 孔子所选择的最为深远,因为它来源于无尽的日夜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泽物施工讵可名:这句诗中“泽物施工”指的是滋养万物的水的流动,这里用的“施工”是通假字,通“流动”。“讵可名”表示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2. 涓涓以及大川成:这句中的“涓涓”是指细小的水流,“大川成”指的是汇成大河。 3. 更逢卑处须流惠:这句中的“卑处”指低下的地方,“流惠”指流水润泽万物。 4. 有不平时即发声:这句中的“不平”指地势高低不平,“发声”则指水流冲刷石头的声音。 5. 倾侧祇将盈上凖:这句中的“倾侧”形容水的流动,“盈上凖”指水满则溢,意指水遇到阻碍时会转向,不会溢出。 6. 毫厘宁向外边明:这句中的“毫厘”指水的一小滴,“外边明”指水向着光亮的地方流动。 7. 宣尼所取尤深远:这句中的“宣尼”是对孔子的尊称,“所取尤深远”意思是孔子对水的赞美非常深广。 8. 盖取原充昼夜行:这句中的“盖”表原因,“取原”指水流从源头开始,“充昼夜行”则指水不分昼夜地流动。
去完善
赏析
《咏水》是宋朝诗人韦骧创作的一首描绘水的五言古诗。诗歌以水的形态和性质为线索,探讨了水的无形、无声、无尽、无私等特点。 首联“泽物施工讵可名,涓涓以及大川成”,表达了水滋养万物,默默付出的精神。它无法被具体命名,却能从小溪汇聚成江河,滋润万物生长。这里的水被赋予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生命之源的伟大力量。 颔联“更逢卑处须流惠,有不平时即发声”,强调水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无论高低贵贱,都能流淌滋润。同时,当遇到不平则鸣,反映出水的正义感和原则性。这两句展示了水既温柔又刚毅的品格。 颈联“倾侧祇将盈上凖,毫厘宁向外边明”,描写水的流动特点。无论倾斜还是平直,水都能保持充盈的状态。尽管变化万千,水的清澈本质始终不变。这是对水的精神风貌的进一步诠释,表达出水能化育万物的恒定品质。 尾联“宣尼所取尤深远,盖取原充昼夜行”,引用孔子赞美水的言论,强调了水的无私奉献和持续行动的精神。这里的水形象地代表了教师的教育精神,要求我们向水的品质学习,坚持付出,关爱学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水》是宋朝诗人韦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述了水的流动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通过描绘水的形态和功能,诗人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求。 韦骧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在文学、政治方面都有所成就,曾任翰林学士、知州等职。韦骧的诗才横溢,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推崇。韦骧的这首《咏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