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起去年五月黄梅时节的细雨中,我曾典当袈裟换米回家奉养老母
去完善
释义
典:典当;籴:买米
去完善
赏析
开篇以秋霜打落芦花起兴,借景抒情,点明时令,渲染出凄凉氛围。"泪湿衣"三字直抒胸臆,道出诗人内心的巨大悲痛。第二句描写母亲生前常倚柴门盼儿归来的场景,如今斯人已逝,空留柴扉,更添惆怅。
后两句追忆往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细节:黄梅雨季,典当袈裟籴米奉母。这一细节既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又凸显了孝心。通过今昔对比,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以小见大,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寄寓了深沉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作者与恭身处乱世,经历着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艰辛。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年迈的僧人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诗人在某个霜降时节,看到芦花凋零,不禁悲从中来,泪湿衣襟。他回忆起去年五月黄梅雨季时,曾典当袈裟籴米归养母亲的情景,而如今白发苍苍的母亲已不在人世,再也无法倚靠柴门等待儿子归来。这种深沉的思念和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的遗憾,在寥寥数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