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观竹笋图
我家庐山下,绿竹常阴阴。
春雷迸狂箨,万点群玉簮。
别来经岁时,肌肉尘土侵。
歘见此图面,醒然豁烦襟。
方幅藏万里,环以青山岑。
旁飞清泠泉,下有潇洒林。
恍惚如梦到,杖笻听幽禽。
欲投环堵室,浩渺忽难寻。
人生谅自苦,一官泳蹄涔。
摇尾争光华,岂知沧海深。
虞卿衒白璧,季子夸黄金。
贪得以忘我,俱非贤达心。
何如返乡国,坡坞穷差参。
茅簷当天风,时听笙簧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家位于庐山之下,四周环绕着青翠的竹林。每当春天雷声响起,新生的竹笋就如同一根根玉簪破土而出。自从离开那里之后,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我的身心都沾染了世俗的尘埃。今天看到这幅画,我忽然感到内心的烦躁被洗净。画面中的青山绿水仿佛在诉说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山泉从山间流淌,树林在风中摇曳。看着这幅画,我恍若置身于梦境之中,手拄竹杖聆听着山林间的鸟鸣。我想要寻找那隐藏在画卷之中的小屋,但却觉得它似乎消失在了浩渺的山水之间。人们总是在名利场上奔波劳碌,就像在牛马身后争夺食物的尾巴,却忘记了真正宽广的海洋。那些炫耀财富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又能有多丰富呢?又怎么能和那些能够回归田园生活、享受清风流水的人在一起相提并论呢?我还是宁愿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偶尔还可以听到山间的音乐。
去完善
释义
《阁下观竹笋图》孔武仲
【注释】:
1. 庐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
2. 绿竹:绿色的竹子。
3. 狂箨:指春笋茁壮成长时的情形。
4. 万点:形容竹笋数量之多。
5. 群玉簮:比喻竹林茂盛的样子。
6. 别来:离别之后。
7. 经岁:过了一年。
8. 肌肉:此处指皮肤。
9. 尘土侵:被尘土沾染。
10. 歘:忽然。
11. 醒然:醒悟的样子。
12. 烦襟:烦闷的心情。
13. 方幅:画幅。
14. 环以青山岑:周围环绕着青山。
15. 清泠泉:清澈的泉水。
16. 潇洒林:树木茂密、环境优美的树林。
17. 恍恍惚:好像真的。
18. 杖笻:手杖。
19. 环堵室:简陋的房屋。
20. 浩渺:广阔无边的样子。
21. 一官:做官。
22. 泳蹄涔:形容官场中追逐名利的人。
23. 摇尾:指追求名利的人。
24. 争光华:争夺荣华富贵。
25. 沧海深:形容人生的境界很高。
26. 虞卿: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卿。
27. 白璧:白色的玉石。
28. 季子: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
29. 黄金:珍贵的金属。
30. 贪得:过分追求名利。
31. 忘我:忘记自己的初心。
32. 贤达心:贤明通达的人的心态。
33. 乡国:故乡。
34. 坡坞:山坡和水边的田野。
35. 穷差参:十分贫困。
36. 天风:天空中的风。
37. 时听:时常听到。
38. 笙簧音:美妙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阁下观竹笋图》是孔武仲的一首描绘春笋景象的诗歌。全诗以叙事和抒怀为主,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人生哲理,寓意深厚。首联描绘了作者家乡的庐山景色,绿竹婆娑、苍翠宜人;颔联描绘春雷乍响,竹笋破土而出的情景;颈联借物抒怀,描述在纷扰尘世的疲累心情;而接下的几联则通过描绘画面中的景物,展示出画中空间的广阔与自然之美。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仿佛可以感受到山谷之间的静谧与清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孔武仲(1042-1098),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字元晦,又字盘叔。《阁下观竹笋图》是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颇具影响力的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之一。在神宗朝至哲宗朝之间,由于王安石推行新法,使得士大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孔武仲则是因为自身出众的文学才华和儒雅的气质得到朝野的广泛赞誉。
在这首描绘春笋生长情景的诗中,孔武仲以简练的文字传递出竹子生命力的旺盛以及人生哲理。这既反映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力,也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精神寄托,即试图寻求一种能够面对困境和挑战的积极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