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循之治守安阳以病求代诏以其子卫尉少卿肖胄似夫为安阳守以诗送之
入戏莱衣问起居,出班条教吏民趋。
韦平继世调金鼎,父子同时合虎符。
一姓连书三守贵,两轓今见四轮朱。
须将盛事烦耆旧,昼锦堂中作画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莱衣:古代诸侯之子出任天子三公时所赐的官服。这里指朝廷官员的职位。
2. 起居:询问日常生活状况。
3. 条教:颁布政令,整顿教化。
4. 韦平:韦贤与平当,皆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官员,世称“韦平”,意为世代为官之家。这里用来形容韩循家族世代为官。
5. 金鼎:指黄金制成的鼎,象征显赫的地位。
6.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分为两半,一半在君主手中,另一半在将领手中。只有两半相合,才能调动军队。这里指韩循父子同时担任要职,共同辅佐朝廷。
7. 一姓连书三守贵:一个姓氏连续三代担任安阳太守的要职。
8. 两轓:车子的左右扶手,这里指韩循父子两人。
9. 四轮朱:指韩循父子先后担任安阳太守时,其任职时的车辆都涂上了红色。
10. 昼锦堂:北宋名臣韩琦所建的纪念建筑,位于安阳,这里借指安阳城。
11. 耆旧:年老的故交。这里指当地的德高望重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韩循之治守安阳的诗。诗人通过描述韩循的尽职尽责、儿子肖胄被任命为安阳太守等情节,表达了对他家族的赞美和对韩循工作的认可。
首联“入戏莱衣问起居,出班条教吏民趋”,描绘了韩循作为官员的形象:关心百姓的生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对百姓的关爱和自身的廉洁形象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颔联“韦平继世调金鼎,父子同时合虎符”,提到了韦平两大家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优秀品质和家风家训。在汉代,韦家和平家都以子孙众多、门第显赫而著称。这里用韦平比喻韩循家族,强调其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同时提到韩循的儿子肖胄也被任命为安阳太守,意味着这个家族的薪火相传。
颈联“一姓连书三守贵,两轓今见四轮朱”,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韩循家族的赞扬。韩循已经担任过三次太守,他的儿子肖胄也将继承父亲的职位,显示出这个家族的荣耀和使命担当。
尾联“须将盛事烦耆旧,昼锦堂中作画图”,是诗人表达出的期待。他希望韩循家族的辉煌事迹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人们的榜样和学习的对象。昼锦堂是古代用于纪念显宦功业的建筑,这里用昼锦堂暗含了对韩循家族功绩的认可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鼎臣(1059-1117),北宋末年著名诗人、官员。他的诗歌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又有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这首《韩循之治守安阳以病求代诏以其子卫尉少卿肖胄似夫为安阳守以诗送之》,是他在担任京西转运副使时所作。
赵鼎臣生活在北宋末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内外矛盾交织的时期。他本人先后担任过各种官职,也见证了国家命运的衰微。在诗歌中,他既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又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诗是赵鼎臣在与友人交流时,感慨万分而创作的。
诗中表达出他对友人的关心之情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他提醒友人要加强管理,以保民安。同时,他也指出国家的治理需要建立在民众的需求之上,要关注民生,解决民众的疾苦。这首诗反映了赵鼎臣作为一位有远见和政治责任感的官员,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