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词
明月,明月。
出沧溟,历丹阙。
飞盖念西园,笙歌想南国。
灵波如电泻高丘,云幄和烟锁空碧。
人间何事怨别离,自昔循环有今昔。
今昔虽同事不同,昔时宫馆今荆棘。
汉家陵阙变池塘,吴楚江山异南北。
明月那知古与今,治乱昏明有通塞。
我愿三纲不愆,四时不忒。
天地清宁,人物获职。
白兔不见辱于虾蟆,黄发蒙照临之大德。
非明月之宣功兮,则吾何知其为顺帝之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你是那么的明亮。
从深海中跃出,经过红霞般的天空。
我想起了那热闹的花园,还有南方欢快的歌声。
你的光如电一般照亮了高山,又像薄薄的云幕笼住了整片蓝天。
人们为什么总是因为离别而痛苦?自古至今,周而复始。
尽管现在的情景依旧,但身边的人和事已改变。
过去的宫殿如今长满了荆棘,曾经的美丽江山也变得不再熟悉。
无论古今,你都静静地照耀着世界,不管世间是治是乱,是明是暗。
我希望社会的三纲五常能够维持不变,四季交替不要出错。
让世界清净安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要再让无辜的白兔被恶意的蟾蜍所侮辱,让老人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这并非你的功劳,是你让我明白,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沧溟:指大海,这里泛指遥远的海洋。
2. 丹阙:古代宫殿门前涂红的门楼。这里借指皇宫。
3. 飞盖:快速行驶的车辆。这里用来形容行进的迅速。
4. 西园:原指西汉初年皇家园林“上林苑”的西部区域,后来泛指皇家园林或贵族园林。
5. 笙歌:吹笙唱歌,此处表示奏乐欢歌。
6. 南国:我国南方地区。
7. 灵波如电泻高丘:高丘上涌动的泉水如同闪电一样倾泻而下。
8. 云幄和烟锁空碧:云雾笼罩的天空一片蔚蓝。
9. 昔时宫馆今荆棘:曾经的宫殿楼阁现在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地。
10. 汉家陵阙变池塘:汉代的皇家陵墓已经变成了池塘。
11. 吴楚江山异南北:长江以南的地区曾经是吴国和楚国所在地,现在已经分属不同的地理区域。
12.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13.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14. 白兔不见辱于虾蟆:意指月宫里的玉兔没有被虾蟆所玷污。
15. 黄发:古人把老年称为黄发,这里是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
16. 顺帝之则:顺应天道的法则。
去完善
赏析
《明月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曹勋的一首描绘明月景象的词作。全词借明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担忧。
词的开头“明月,明月”,以重复的词语渲染了月色的明亮和皎洁。接着描述月亮从大海中升起,穿过宫殿的高楼,展现了月亮的神秘和高远。同时,“飞盖念西园,笙歌想南国”表达了对昔日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身处异乡的惆怅。
下阙通过描述波浪滚滚的大海、云烟笼罩的天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世沧桑的感慨。“人间何事怨别离,自昔循环有今昔”意味着人们总是在经历悲欢离合,而时光总是在不断流逝。“今昔虽同事不同,昔时宫馆今荆棘”揭示出历史的无情变迁,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只剩下荆棘丛生。
接下来“汉家陵阙变池塘,吴楚江山异南北”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进一步思考,汉朝的皇家陵园已经成为池塘,吴楚的江山也已经变得不同。这些变化都在提醒我们,世事无常,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在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自己理想世界的向往,希望社会秩序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白兔不见辱于虾蟆,黄发蒙照临之大德”暗示了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一句“非明月之宣功兮,则吾何知其为顺帝之则”则是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伦理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整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作为一名文人志士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月词》是南宋著名词人曹勋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曹勋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的南宋王朝正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曹勋对此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曹勋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在这首《明月词》中,他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暗示了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不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