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树

标题包含
寒树
空山冬气合,孤干欲如何。响处不惊梦,霜声到地多。往来禽寂寂,高下月峨峨。独立那堪对,洞庭怀暮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深山里,空气稀薄而寒冷,独自在寒风中的树干又该如何呢?这时声音不惊醒做梦的人,但霜冻的声音在地面上却越来越多。周围寂静无声,只有偶尔的鸟鸣打破沉寂,月亮高悬在天空,显得格外明亮。此时,孤独的树怎能忍受面对这种环境呢?它只能望着远处的洞庭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去完善
释义
《寒树》: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古诗,通过描述寒树的孤独形象来表达对冬天的感受。诗人借景抒情,以自然景物为寄托,抒发情感与志向。 注释如下: 1. 空山:指寂静的山林。 2. 冬气:冬天的气息,此处指寒冷的气氛。 3. 合:汇合,结合在一起。 4. 孤干:单独的树干,这里指寒树。 5. 欲如何:想怎样,形容寒树的孤独无助。 6. 响处:发出声响的地方。 7. 不惊梦:不惊醒梦境,这里指声音微弱,不会打扰到入睡的人。 8. 霜声:霜落下的声音。 9. 地多:地面上的很多。 10. 寂寂:寂静无声。 11. 高下:高低。 12. 月峨峨:月色明亮。 13. 对:面对。 14.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 15. 怀暮波:心怀暮色,指诗人看到寒树时心中涌起的忧郁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寒树》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山林景象。首联以“空山冬气合”开篇,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寂静、寒冷的冬日氛围。接着的“孤干欲如何”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在冬天里的孤独与坚韧。颔联中的“响处不惊梦”和“霜声到地多”则进一步展示了冬日的山林中,树木的声响与霜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颈联通过描述鸟类的安静和月光的高远,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深沉。尾联则以“独立那堪对,洞庭怀暮波”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冬日山林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山林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孤独、寒冷但又不失坚韧的精神风貌,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树》是何绛在明朝成化年间创作的,是他在游历西湖时看到湖边萧瑟的枯树有感而发所写。 这个时期,江南地区一直受着严格的赋税压迫,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这一切都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他把自己看到的景象与心中的感慨结合起来,通过寒树的描绘展现了现实的悲凉。 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又寓含着他对国家时政的不满和对改革的热望,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