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探梅西山简元量
寻梅试欲向江津,冷蕊商量效小颦。
洗雨梳风无那瘦,巡簷索笑为谁春。
西湖苦忆微吟老,庾岭偏愁折寄人。
知有清诗似何逊,可能嚼蜡对横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找寻梅花,试着走向江边,看着那静静开放的花蕾。在风中梳理自己的枝叶,显得有些消瘦。它在屋檐下微笑,似乎在寻找春天。
回忆起西湖边那些低声吟诵的老者,心中有些苦涩。看到山岭上被折断的花朵,又觉得有些担忧。我知道有一些像何逊一样的诗人,他们或许会在面对这样的景象时感到词穷,无法描绘出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欲探梅:想要探访梅花;
2. 西山:西边的山,这里指代具体的地方名,可能是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西边的一座山;
3. 简:简化;
4. 元量:本名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芦川老隐,南宋时期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欲探梅西山简元量》,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寻求梅花时的所见所思。首句“寻梅试欲向江津”描绘了诗人准备前往江边的江津去寻找梅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之情。第二句“冷蕊商量效小颦”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品质,通过“商量”和“小颦”这两个词语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梅花之间的互动。
接下来的两句“洗雨梳风无那瘦,巡簷索笑为谁春”,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风雨中承受磨砺,依然保持坚韧的品质。其中“洗雨梳风”和“巡簷索笑”两个词语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姿态和形象。紧接着的第四句“西湖苦忆微吟老”,则是诗人以苦忆的方式表达了对杭州西湖的回忆,以及与友人共同赏梅赋诗的美好岁月。第五句“庾岭偏愁折寄人”,表达了诗人担忧梅花的命运,担心梅花被人为破坏的心情。
最后两句“知有清诗似何逊,可能嚼蜡对横陈”是诗人对自身诗歌创作的期许。他期待自己能够像南朝诗人何逊那样写出清新脱俗的诗篇,即使面对美好事物,也能保持冷静的思考,不被表象所迷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梅花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欲探梅西山简元量》是南宋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6年前后,即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入侵,战乱频繁,国家形势日益严峻。
李洪,字君伯,号西湖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一生游历广泛,交游甚广,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往来。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元量的信简,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洪已年逾古稀,他历经世事沧桑,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山河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愤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