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效古(天宝十四年)

标题包含
效古(天宝十四年)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 六龙驱群动,古今无尽时。 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 饮干咸池水,折尽扶桑枝。 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 空留邓林在,折尽令人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与颜真卿、陆羽等名士交游甚密。 皎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是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他年轻时出家为僧,在佛教经典和文学方面...查看更多
grace-chin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照亮了清晨的天空。 六条巨龙驱动着世间的一切事物,从古至今从未停歇。 那个叫夸父的人是多么愚蠢啊,为了追赶太阳而先把自己累垮了。 他喝干了咸池的水,又折断了扶桑树的树枝。 最后因口渴而死,化为微弱的光芒,真是让人叹息。 只留下邓林的存在,这让人不禁嘲笑他的无知和执着。
grace-chin
去完善
释义
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夸父追日,最后口渴而死,手中的杖化作邓林,即现在的桃林。
grace-chin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逐日"的寓言故事,表达人生哲理:一生奔波追求名利,到头来却是一场空。诗人以日出、六龙比喻时光流转,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渺小无力;用夸父的形象揭示过度追求的愚蠢与痛苦。通过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展现了对生命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grace-chin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效古(天宝十四年)》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在这一年里,唐朝的繁荣达到了顶峰,但随后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在这一时期,皎然作为一位佛教居士,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人生际遇虽然未见史册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作中感受到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佛教信仰的热忱。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经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和繁华落寞的思考。 此外,天宝十四年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社会繁荣,经济发达,但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统治者沉溺于声色犬马,朝政荒废。这使得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纷纷以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关切。而皎然的这首《效古》正是其中之一。
grace-chin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