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泄山三学院十题·石门
双峰起云际,仿佛五侯门。
烟霞锁不开,曾无车马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天空的两座山峰之间,云雾涌起,犹如五位诸侯的门庭。烟雾和彩霞笼罩着山门,使人无法看清里面的景致,这里没有车辆马匹经过,显得格外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五泄山: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部的五泄镇。
2. 释咸润:唐代高僧,号五泄山人。
3. 五侯门:此处比喻石门两边的双峰如五侯的宅第。
4. 烟霞:指云雾或雾气。
5. 锁不开:形容云雾笼罩下石门的封闭状态。
6. 曾无:表示曾经没有。
7. 车马奔:指车辆马匹繁忙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作者以五泄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峰、烟霞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双峰起云际,仿佛五侯门”,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五泄山的两座高峰比作五侯门,形象地展示了山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权势的轻视,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愿望。
“烟霞锁不开,曾无车马奔”,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氛围。烟霞缭绕,宛如一道天然屏障,使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车马的纷扰。这种宁静的环境,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五泄山三学院十题·石门》是唐代诗人释咸润的作品。诗人在五泄山游览后,写下了这组诗歌以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情怀。这首《石门》便是其中之一。
在唐代,佛教文化繁荣昌盛,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释咸润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五泄山三学院修行时,不仅致力于佛法的研习,还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释咸润所处的时代,正值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鼎盛,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走向衰落,民生疾苦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咸润选择遁入空门,以求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石门》描绘了五泄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之间的悠然自得之情。诗人通过对石门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