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步

标题包含
野步
晚来行野色,晴意满江山。 旧得贫中乐,今于老后闲。 渊明五柳下,颜子一瓢间。 此道如能会,孤标不可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在田野间漫步,晴朗的江山满是生机。 往昔体验贫困中的乐趣,如今年老的闲暇时光。 陶渊明在五柳树下隐居,颜回则乐于一瓢之水。 如果能领会这个道理,那么高洁的品质就无法企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野步:指在田野中漫步。 2. 晚来:傍晚时分。 3. 行野色:行走在田野之间。 4. 晴意:晴朗的天气带来的美好感觉。 5. 满江山:遍布整个江山,形容景色美丽。 6. 旧得:过去的经历中得到的。 7. 贫中乐:贫困生活中寻找的快乐。 8. 今于老后闲:现在老年时的闲暇时光。 9. 渊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曾写有《五柳先生传》一文。 10. 五柳:陶渊明的别号,源于其诗文中的“宅边有五柳树”之语。 11. 颜子:即颜回,孔子弟子,生活简朴。 12. 一瓢间:典出《论语·雍也》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描述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 13. 此道:这种人生态度或生活方式。 14. 如能会:如果能够领悟到。 15. 孤标:独立出众的品质或精神。 16. 不可攀:难以达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色降临之时行走于田野之中,感受着晴朗天气下的壮美江山。诗人通过对比过去的贫困与现在的闲暇,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同时,他提到了陶渊明的五柳下和颜子的瓢饮,这些都是古代隐逸之士的象征,意味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生活。最后,诗人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如能达到领悟的程度,那么即使孤独无援,也不应放弃坚持。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步》是南宋诗人姜特立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左右,正值姜特立辞官隐居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了官场争斗,过着清静的生活。 在当时,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但在统治初期,政局仍不稳定,战乱频繁。为了逃避战乱,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山林,寄情山水。在这样的背景下,姜特立也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无奈。这些情感在《野步》中得到充分体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心境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