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净光松风阁

标题包含
净光松风阁
城中云日如火催,净光行食声转雷。 不知何处白蘋起,便有满坐清风来。 莫言作楼非急务,翁当运斤儿执锯。 待得三间着此风,病叟扶携上楼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净光:代指寺庙。 2. 松风阁:此处的“松风”意为松林之风,含有清幽的意思;“阁”为建筑名。 3. 城中云日如火催:这里形容城中的日子如同太阳下炽热的火焰,催促人们劳作。 4. 净光行食声转雷:这句描绘了寺庙中僧人行食时声音宏大,犹如打雷。 5.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形状如浮萍,开花有清香。 6. 莫言作楼非急务:这句表示不要认为建造房子不是紧要的事务。 7. 翁当运斤儿执锯:这句话描述的是父子共同劳动的场景,翁是父亲,斤是一种砍木头的工具,执锯就是拿着锯子工作。 8. 三间:指房屋的大小,一般是指平房的三间。 9. 病叟:生病的老人,这里是诗人自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于想象力的世界。诗人以火催、净光、雷声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夏日阳光下的繁华景象。其中“不知何处白蘋起,便有满坐清风来”一句更是写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和生活中的惊喜时刻。诗人通过这一句传达了一种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自然的哲理。 全诗的最后两句“莫言作楼非急务,翁当运斤儿执锯。待得三间着此风,病叟扶携上楼去”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年老体衰,但他仍然渴望能够拥有一处可以欣赏美景的地方。这句诗歌既表现出了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又展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净光松风阁》是南宋文学家、哲学家叶适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这一年叶适五十四岁,担任尚书左司郎官兼实录院修撰,正处在他政治生涯的顶峰时期。 在这个阶段,南宋朝廷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学术界逐渐崛起,主张“功利之学”,提倡经世致用,强调实用主义,主张改良政治、振兴经济、发展生产,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诗人在这段时间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开始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这个时期的诗人已经历了人生百态,阅历丰富,因此他的诗歌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净光松风阁的风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忧患意识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的关注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