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侍郎寄题亦好园
磬湖鸥鹭自相亲,湖边山园步步新。
鱼鸟细看自足乐,芋栗可收犹未贫。
我觉有园贫亦好,人笑此园何太小。
他年便拟当菟裘,不羡莼鲈归计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磬湖边,鸥鹭悠然自得地相互亲近,湖畔的山园景致令人耳目一新。
观察那些鱼儿和鸟儿,乐趣无穷,收获的芋头和栗子足够自给自足。
我觉得有这片园子就很好了,尽管别人嘲笑它太小了。
未来,我就想在这里养老,不再羡慕早早归乡的游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次韵:依照别人的诗的韵律或题材作诗。
2. 王侍郎:喻指某位姓王的侍郎。具体人物需查询相关资料了解。
3. 亦好园:一个富有自然美景的园林。
4. 磬湖:一地的名称,与诗句中的“湖边山园”相呼应,暗示该地位置。
5. 鸥鹭:即水鸟,这里指的是在湖边的鸟群。
6. 自相亲:指鸟类相互友好相处。
7. 步步新:形容湖边山园充满生机。
8. 鱼鸟细看:比喻观察细致,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9. 芋栗可收:意味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10. “我觉有园贫亦好”:这句认为拥有一个小花园也能让人满足。
11. “人笑此园何太小”:别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园子太小了。
12. “他年便拟当菟裘”:设想将来在此园养老。
13. “不羡莼鲈归计早”:表示不羡慕那些早早回乡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园林景象,湖水、青山、鸟儿和谐共处,人们在此可以尽享乐趣。诗人通过诗中“鱼鸟细看自足乐”和“芋栗可收犹未贫”表达了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虽然有人笑这个园子太小了,但诗人认为“有园贫亦好”,表达了他对园林之乐的深深热爱。最后两句,诗人表示将来要在这个园林里安享晚年,不再羡慕别人的早归。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王侍郎寄题亦好园》是南宋诗人喻良能在一次游园诗会上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1187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在这期间,喻良能身处临安(今杭州),身为文人墨客的他时常参加各种诗会、雅集。
当时的南宋,虽然在政治上偏安一隅,但在经济和文化上依然繁荣昌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作品。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统治地位,而禅宗、道家等哲学流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这也对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喻良能以独特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这首描绘园林美景的诗篇。他以娴熟的技巧和高远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这首诗成为南宋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