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名诗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
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
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
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
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区:扬雄的故居;二顷田:指古人季子的田产;三端:指的是琴、瑟、弦三种乐器;四体:代指四肢。五谷熟时便需勤奋耕耘以收获粮食;五侯:是指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诸侯;六翮:鸟类的翅膀,此处指代飞行;七人:文人墨客们;八桂:桂花树;九歌:一种歌曲;十翼:出自《诗经·小雅》中的篇章。
整首诗句可以理解为:
在一区,是古人的故居,显得非常恬静安宁,仿佛没有任何欲望。那里有古代贵族们的田地,每年到了丰收的季节都会自给自足。虽然乐器繁琐,但它们同时也束缚了事物的发展。如果四肢不勤快,又怎能收获足够的粮食呢?五个等级的诸侯虽然地位崇高,但是荣华富贵也可能会带来羞辱。他们就像飞鸟一样,如果没有展翅飞翔,就会受到猎人的追捕。许多才华横溢的作者,在遥远的地方留下足迹。八桂的树木长得奇特而美好,傲然挺立,照亮了清晨的阳光。九歌歌唱着悲伤的故事,充满了怨恨和忧虑。十翼的箴言告诫人们,要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去完善
释义
1. 区:区是指小的区域或者范围,在这里指的是住宅的范围。
2. 扬雄宅:这里指的是汉代的文人扬雄的住所,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3. 二顷季子田:季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的田地指的是他的财产,象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4. 三端:古代对“文士”、“琴瑟”、“素丝”三种才艺的总称。
5. 微束:微弱而收敛,指事物内敛的状态。
6. 四体:即人的四肢。
7. 五侯:五侯是指五个有权有势的人。
8. 六翮:羽毛。翮,鸟羽茎专名。
9. 七人:这里的七人是指七位著名的文人墨客。
10. 八桂:八株桂树。
11. 九歌:指的是《楚辞·九歌》,是一本古书。
12. 十翼:指《周易》的《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解释《易经》的传文。

去完善
赏析
《数名诗》是诗人权德舆表达人生观念的诗歌。全诗通过数字一至十的巧妙排列,将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生活哲学以及人生哲理以含蓄、内敛的手法呈现出来。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和"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首联描绘出诗人所向往的简单朴素的生活状态,即便拥有不大的居所和田地,依然能够内心安然,自给自足。
接下来的三联则分别表达了人生中不同的价值观,如追求中庸之道,辛勤劳作方可充实自己;提醒世人地位与荣誉未必代表幸福,且需注意避开世俗的纷扰;赞扬那些勤奋努力的人们,以及他们具备的品质及成就。
诗人还借用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迹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看法,例如:“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暗指坚持梦想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足迹遍布天涯,也揭示出诗人自身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尾联则是对人生的反思,指出坚守原则,不为世俗名利所动的人生态度才是最为高洁的。这首诗立意深远,富含哲理,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实为难得之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数名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作品,这首诗以数学概念为主题,体现了诗人对数字的敏感和娴熟运用。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正值唐代宗、德宗时期,国力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促使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作为文人的权德舆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熏陶,步入仕途,凭借其才华横溢,成为了唐朝的一位重要文人官员。然而他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受到宫廷权力的争夺影响,使得他时常卷入政治风波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数名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他用具体的数字构造出独特的意象,既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又表达了他对数学领域的独特见解。无论是抒怀言志,还是吟咏自然,都充满了浓烈的人文色彩和历史底蕴,呈现出一首深刻反映时代风貌和个人经历的诗歌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