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里,栖息的鸟儿被惊扰,纷纷飞起;而窗内的人却在这样的夜晚孤独地入眠。

去完善
释义
夜半:半夜;惊栖:受惊而飞离栖息地;窗间:窗户之内;独宿:独自一人住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刻画了一个寂静的秋夜。上片通过“山月”和“风霜”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明月如烛照亮了山林,而风霜则赋予了竹林动态的生命力。下片中,“夜半鸟惊栖”一句转折突兀,打破了前文的宁静,将读者从沉思中唤醒,同时也映衬出人的孤独。最后,“窗间人独宿”点明主题,把焦点拉回到诗人自身,表达了其在秋夜独处时的淡淡忧愁与思索。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鲜明,情感含蓄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韦应物正经历着人生的起伏与沉淀。他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亦遭遇挫折。在这一时期,他常常寄情山水,于自然之中寻觅心灵的慰藉。此诗便是在秋日的斋中独宿之时所作,当时清冷的秋景、孤寂的氛围,让他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相交融,于是将这种独特的感受化为诗句,借以表达自己孤独又宁静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细微之处敏锐的感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