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魏华甫鹤山书院

标题包含
魏华甫鹤山书院
苍崖有顶我为庐,日君月妃崖下趋。 梳风洗雨耳目醒,玉帝诏许瞻宸居。 周公仲尼在左右,勘点六籍开凡愚。 曾经秦祸多散阙,郑笺毛传悲纷如。 精神感通若亲授,损益殷夏还其初。 忆君低回校天禄,高论自遣陈言锄。 况今卓绝离人境,妙悟岂可常情拘。 飘零每疑梦魂到,戃慌忽堕西南书。 韩吕之相以类聚,程张之师以道俱。 业调甘酸嗜秦炙,肯逐象罔迷玄珠。 分明愤发贯篇首,端的镂写传吾徒。 乃知山中新所得,慢简闲编皆弃余。 修林远岭秋映蔽,浓花近院春扶疎。 雕胡已馈豆笾静,黄独未斸筐篮孤。 垂竿桐江笑短弱,负鼎莘野嫌豪粗。 岷峨崔嵬留后拒,滟滪突兀催前驱。 莫嗔猿鹤不解事,与民由之诚丈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苍崖有顶我为庐:苍崖指古人修建房屋的悬崖峭壁,这里是借代手法描述魏华甫鹤山书院的地点; 2. 日君月妃:借用太阳和月亮来比喻周公和孔子; 3. 梳风洗雨:这里形容魏华甫鹤山书院风景优美; 4. 玉帝诏许瞻宸居:玉帝指周公和孔子,“瞻宸居”指的是瞻仰圣人的住所; 5. 周公仲尼在左右:周公和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被作者奉为楷模; 6. 勘点六籍:这里指的是整理和校对儒家经典著作; 7. 秦祸多散阙:秦朝焚书坑儒对儒家经典的破坏; 8. 郑笺毛传:分别指汉代学者郑玄对诗经的研究成果,以及汉代学者毛亨对《诗经》的传注; 9. 精神感通若亲授:指学者们在研读儒家经典时的精神感悟如同亲自接受圣人教诲一般; 10. 损益殷夏还其初:这里指的是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11. 忆君低回校天禄:回忆古人校对图书的情景; 12. 高论自遣陈言锄:通过发表高论来排除陈词滥调; 13. 韩吕之相以类聚:指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吸引; 14. 程张之师以道俱:指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儒家大师因为共同的道义而成为师徒; 15. 修林远岭秋映蔽:描述魏华甫鹤山书院周边秋天的景色; 16. 浓花近院春扶疎:描绘春天书院周围的繁花盛开景象; 17. 雕胡已馈豆笾静:描绘书院中的日常饮食; 18. 黄独未斸筐篮孤:这里指还没有采摘的黄独果; 19. 垂竿桐江笑短弱:提到严光垂钓的故事,用来隐喻自己的隐居生活; 20. 负鼎莘野嫌豪粗:指伊尹离开商汤时嫌弃锅具太粗糙的传说故事,隐喻自己不愿被世俗拖累; 21. 岷峨崔嵬留后拒:岷峨是四川省的两座著名山峰,这里象征书院的文化底蕴; 22. 滟滪突兀催前驱:滟滪是长江上游的一段险滩,这里寓意着人生的波折与挑战; 23. 莫嗔猿鹤不解事:表示不要责怪猴子与仙鹤不懂事; 24. 与民由之诚丈夫:表示真正的男子汉应当懂得顺应民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鹤山书院的诗。诗人借诗表达了对书院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周公仲尼”,表明书院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教育后人的场所。诗人回忆起曾经在书院的时光,感慨万千。他提到“韩吕之相以类聚,程张之师以道俱”,暗示书院注重学术讨论和交流,培养学者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整首诗描绘了书院的优美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书院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感悟,强调了学者的责任与担当,提倡学以致用,为民造福。这首诗既有对书院历史的回顾,也有对书院未来的展望,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魏华甫鹤山书院》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叶适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魏华甫鹤山书院的赞美之情。在这个时期,叶适在朝为官,政治生涯颇有声望,但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南宋王朝正值内外交困之际,金兵屡次南侵,朝廷腐败无能,而理学家们却主张无为而治,使得政局更加恶劣。在这种背景下,叶适提出了改革内政、加强国防的思想,但由于受到保守派的排挤,他的许多建议并未被采纳。 尽管身处逆境,但叶适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以文人墨客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致力于文化传承。他在诗作中对魏华甫鹤山书院的描绘,正是他对于文化教育重视的体现,也表达了他对社会进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