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尽
落花无夜雨,孤坐减春愁。
黑白缾俱罄,谁能为我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落的花朵无声无息,似乎没有夜间的雨滴飘落;孤单地坐着,感到春天的忧愁渐渐消退。
瓷瓶里空无一物,无论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都已喝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帮我思考出路呢?
去完善
释义
1. 夜雨:晚上的雨水,通常用来形容风雨交加的夜晚。
2. 孤坐:独自坐着,这里表示孤独的状态。
3. 春愁:春天的忧愁情绪。
4. 黑白瓶:指代两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一般指装酒的容器。
5. 罄:用尽,耗尽。
6. 为我谋:替我着想,为我考虑。
去完善
赏析
《酒尽》这首诗,以暮春花落和夜雨的意境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酒瓶已经空无一物的描绘,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忧郁。“谁能为我谋”这一句诗,既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人倾诉的心情,也揭示了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在困惑时,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郑刚中以这首《酒尽》诗,巧妙地捕捉到人们心中那一份无法言说的情绪,赋予了诗词以强烈的现实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酒尽》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初,即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之间。这段时间内,郑刚中曾任御史、知州等官职,后因事被贬谪到四川等地。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首先是北宋的灭亡和金朝的建立,这一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随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王朝,开始了南北对峙的历史时期。
郑刚中在这段时期的人生际遇颇具波折。他曾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而被贬谪。他在四川等地的任职期间,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首《酒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郑刚中以酒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他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饮酒、赏花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反映了南宋初期知识分子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