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筹笔驿

标题包含
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劒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 罗隐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但科举考试屡次不中,一生仕途不顺。他曾在唐末战乱时期,多次投笔从戎,为地方官员出谋划策,参与平...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唯有那岩石下的流水依旧多情,年复一年地沿着驿站旁流淌。
去完善
释义
孺子:指刘禅;冠劒:代指文臣武将;谯周:蜀汉大臣,力主投降魏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明诸葛亮从南阳出山辅佐刘备,展现出其非凡的才智和鞠躬尽瘁的精神。随后,诗人以“时来”与“运去”形成鲜明对比,道出英雄在命运面前的无奈。第三联批判了刘禅的无能和谯周的误国,表达出对蜀汉灭亡的深深惋惜。结尾处,诗人以流水的永恒映衬人事的无常,增添了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意境。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是对诸葛亮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罗隐不仅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同情,更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彼时大唐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不断。罗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深感怀才不遇。筹笔驿是诸葛亮北伐时驻军筹划军事的重要驿站,诗人途经此地,触景生情,联想到诸葛亮虽智谋超群、鞠躬尽瘁,却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与自身境遇相映照,感慨英雄末路、时不我与的悲凉。诗中既有对诸葛亮的敬仰追思,也寄托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