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
因探梅花踏晓云,隔墙时有暗香闻。
枝头才漏春消息,便带春愁一二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赏梅花穿越晨曦的云雾, 就能闻到从隔壁墙里飘来的幽香。
刚刚在枝头察觉到春天的气息, 我却已经感受到了几分春意里的哀愁。
去完善
释义
1. 因探:因为探求,寻访的意思。
2. 梅花:此处指梅树的花朵,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强、高雅的品质。
3. 踏晓云:指在清晨时分去寻觅梅花的踪迹。踏,行走;晓,天刚亮的时候;云,指弥漫的雾气或烟云。
4. 隔墙:指隔着一道墙或篱笆等障碍物。
5. 暗香:指隐约的香气,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香味。
6. 枝头:指梅树的枝干上。
7. 才漏:刚刚显露出来的意思。
8. 春消息:春天的迹象、预兆,此处借指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9. 便带:表示就附带、携带的意思。
10. 春愁:春天时产生的忧愁情绪,多由于对季节更替引发的感慨或思念故人。
去完善
赏析
《寻梅》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一首描绘寻梅情景的诗作。诗中通过“踏晓云”、“隔墙有暗香”和“枝头漏春消息”等意象,生动地展示了作者在寻找梅花时的所见所闻。同时,最后一句的“便带春愁一二分”则表达了作者在看到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时,内心涌起的淡淡哀愁。这首诗以寻找梅花为主题,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传达了诗人的忧郁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画面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梅》是南宋诗人胡仲弓的一首描绘梅花的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5年至1267年之间,这是南宋时期的后半段,正值金、元两国的战乱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胡仲弓过着相对宁静的文人生活,他常常在山林之中寻觅自然的美好,梅花就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疆土已被金国侵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仲弓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人文关怀,写下了许多借物抒情的诗篇,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寻梅》这首诗中,他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纯净心灵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