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 杜陵叟 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然而,十户人家中已经有九户交完了租税,所谓的皇恩浩荡不过是空谈罢了。
去完善
释义
蠲免:免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杜陵叟的遭遇为主线,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底层农民所承受的苦难与压迫。开篇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但随即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灾害与人为苛政叠加下的悲惨现实。从三月干旱到九月早霜,再到官府的催逼与搜刮,层层递进,令人感受到农民生活的绝望。
诗中对贪官污吏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一句尤为震撼,直接控诉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而“虐人害物即豺狼”更是将批判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
最后部分则通过戏剧性的转折,揭示了所谓“德政”的虚伪性。尽管皇帝下旨减免赋税,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百姓早已被迫缴清,根本享受不到任何实惠。这种反讽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兼具叙事性和抒情性,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元和年间,正值白居易在长安任职时期。当时诗人目睹了关中地区连年旱灾,农民生活困苦的景象。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白居易通过这首诗真实记录了农民遭受天灾人祸的悲惨境遇。诗中既描写了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也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最终皇帝虽下诏免税,但地方官吏早已强行征收,使皇恩沦为一纸空文。这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