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展江亭谢尧夫寄酒及花
措枉我先违陛石,均劳公亦下堤沙。
已欣晚岁逢良友,更喜高秋见好花。
旨酒芳新来似水,危亭清绝至如家。
三杯举白歌相和,忘却风前两鬓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我先翻译这首诗:
曾经过失违陛意,勤奋劳累铺路基。
欣喜晚年得佳友,更爱金秋赏艳花。
美酒醇厚似流水,亭台清雅胜自家。
三杯同乐共欢歌,忘却风中两鬓霜。
去完善
释义
1. 措枉:指暂时离开所仕之地,即作者韩维当时离开了京城。
2. 陛石:指石阶,这里借指朝廷。
3. 均劳:指平均辛劳。
4. 堤沙:指的是河堤旁沙滩。
5. 旨酒:美酒。
6. 举白:举起酒杯。
7. 两鬓华:年华老去的双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快乐时光。首先提到了诗人远离京城,与友人共同努力的场景。然后描述了诗人在晚年遇到了良师益友,并在秋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紧接着赞美了酒的香醇和新颖,以及观景亭的清静脱俗。最后描绘出诗人和友人一起畅饮,尽情歌唱,仿佛忘记了自己两鬓斑白的岁月。整首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1068年,正值新朝初建、繁荣昌盛之时,诗人韩维任职于朝廷。在这段时间里,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文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同时也关注民间疾苦,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寓展江亭谢尧夫寄酒及花》这首诗是韩维在官场生涯中所作。当时,他与友人谢尧夫结交甚密,彼此之间常有诗书往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江亭"指的是韩维在京城外的一处住所,他在那里居住并写下了许多诗篇。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宋朝初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种环境为韩维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使得他能够在官场上施展才华,同时关注民生问题。在这种氛围下,韩维与友人之间的互动也逐渐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成为了他创作诗歌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这首诗中,韩维通过描述收到友人寄来的美酒和鲜花,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升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韩维在繁重的公务之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