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次送别亲爱的朋友踏上旅途,心中充满如这茂密青草般无尽的离愁。

去完善
释义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这里泛指即将远行的朋友;萋萋:形容草木茂盛,也隐喻离愁别绪。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以草原上的草木枯荣为主线,开篇两句点明主题,“离离原上草”一句既写出了草的旺盛生命力,又暗示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寓意深刻。接下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将视野拉远,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环境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辽阔的大草原之中。最后两句回归到送别的场景,用“萋萋”来形容离别的深情厚谊,使得全诗情感达到高潮。整体而言,本诗语言简练而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细腻描写,寄托了诗人对于友谊和人生变化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6年,当时白居易年仅35岁,正身处在京城长安。这一时期,他的才情得到广泛认可,但因直言不讳的个性而屡遭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革主张。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古原草”为意象,描绘了生命的顽强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寓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然而,白居易始终坚信人性本善,相信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状,使国家重回繁荣昌盛。因此,他将希望寄托在年轻的草儿身上,希望它们能战胜困境,茁壮成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