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吟
短褐新冬逼,中流一棹孤。
旅程沙泊鴈,行色树穿馿。
霜露悲愁骨,功名畏老夫。
平生知范蠡,尝胆会吞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穿冬季短袄,驾一叶孤舟在河中央。
旅途漫长,沙漠里的大雁停飞,树林间的驴子穿行。
霜露降临,让人心生悲伤;功名利禄让人畏惧衰老。
平素里我了解范蠡的故事,他曾经忍辱负重最终击败了敌人。
去完善
释义
1. 短褐:古代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这里指普通的穿着。
2. 新冬:刚刚进入冬季的时候。
3. 中流:河流中央。
4. 一棹孤:指一艘独自行驶的船。棹,划船的桨。
5. 沙泊鴈:在沙滩上休息的大雁。
6. 行色:旅途的景象。
7. 树穿馿:指驴在树林中穿行。
8. 霜露:秋天的霜和露水,常用来比喻艰辛困苦的环境。
9. 悲愁骨:让人感到悲伤和忧愁的生活。
10. 功名:功业和名声。
11. 畏老夫:担心年老体衰。
12. 平生:平生的经历。
13.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谋臣,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
14. 尝胆:指勾践为了灭掉吴国,卧薪尝胆的故事。
15. 吞吴:指越国最终打败了吴国。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短褐新冬逼,中流一棹孤”开篇,描绘出在严冬季节里,自己身着寒衣,独自划船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坚毅。接下来,诗人通过“旅程沙泊鴈,行色树穿馿”的生动描绘,展示了一幅旅途中的画面,传达出行路之艰辛以及自然的壮丽。而“霜露悲愁骨,功名畏老夫”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艰难岁月时,内心充满了悲痛和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功名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诗人以“平生知范蠡,尝胆会吞吴”结尾,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看法以及对古人范蠡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霜露吟》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南宋与金国并立,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苏泂本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对现实的不满而辞官回乡。在故乡,他关注民生,同情百姓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这首《霜露吟》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在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民众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