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绿云先生之像赞
瞻师之神,寒空片月。
知师之心,红炉点雪。
闻师之德,冰清玉洁。
见师之迹,霜炎冰热。
师之一言,斩钉截铁。
师之一行,杀人见血。
风月情怀,松筠志节。
道法陆沉,玄徒瓦裂。
师领郡檄,雷轰电掣。
冠冕洞宫,兴大施设。
轮舆楩楠,陶埏坯甈。
丽以粉奂,饰以藻楶。
不逾年间,沧江贯折。
度五神足,霞裙森列。
方有伦绪,闬闾洽悦。
胡为云鹤,奄归帝阙。
溪山失翠,猿鸟凄切。
散词玉祠,柏子一爇。
追慕替绚,使人哽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仰望老师的风范,如同寒冷的夜空中的明月一般明亮。了解老师的心意,就如温暖的红炉中点燃的雪花一样纯净。感知老师的德行,如冰般清澈、如玉般无瑕。看老师的行为,就像在霜和火焰之间体验冰与热的交织。
老师的话语坚定果断,犹如砍断钉子切断铁块;老师的行动果决坚毅,就如杀敌时的一击见血。风月的情感底蕴,松竹般的品质高洁,都是老师们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然而世事难料,道法渐沉,众弟子也遭遇困境。忽然间,老师接到了来自郡里的命令,带着雷霆万钧的气势投入了新的任务。他的仪态庄重威严,地位尊贵,施展他的大能,为人民谋福利。
他通过辛勤劳动建造庙宇,挑选优质木材,加工制作,以华丽的外观和华美的装饰完成这座壮观的建筑。然而不过几年时间,他就因为过度劳累而离开了我们,这让我们极度悲伤。
回想曾经的美好时光,恍若昨日。为何如此优秀的老师却突然离世?山水黯然失色,动植物也都显得凄凉悲切。我们只能在他曾经的寓所为他焚上一柱香,祭奠他高尚的灵魂。
追忆往事,心中满是悲痛与感慨。我们的好老师已经回到了天堂,而我们则在此地为他默哀、为他祈祷。愿他在天堂安息,也愿我们在人世继承他的光辉,继续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陈绿云":指陈抟,五代宋初道士,号扶摇子,被尊奉为“陈抟老祖”或“睡仙”。
2. "片月":形容老师德行如空中明亮的月亮。
3. "红炉点雪":描述老师胸怀宽广,对学问的独到见解如火红的炉中投入一点白雪。
4. "冰清玉洁":赞美老师的品德高尚。
5. "霜炎冰热":指老师在不同场合都能坚守原则。
6. "斩钉截铁":形容老师言辞坚定果断。
7. "杀人见血":比喻老师的行为果敢决断。
8. "松筠志节":赞扬老师的高尚品质如同松树和竹子一样坚韧不屈。
9. "道法陆沉":指道教的衰落。
10. "玄徒瓦裂":指道教门派分化瓦解。
11. "领郡檄":接受地方政府派遣的任务。
12. "雷轰电掣":形容其行动迅速果断。
13. "冠冕洞宫":在道观修建宏伟的建筑。
14. "轮舆楩楠":指修建宫殿所用到的各种优质木材。
15. "陶埏坯甈":指烧制建筑所需的砖瓦。
16. "丽以粉奂":指用华丽涂料装饰建筑。
17. "饰以藻楶":指用精美的雕刻修饰建筑。
18. "不逾年间":指短时间内。
19. "沧江贯折":形容建设工程艰辛复杂。
20. "五神足":即五种神器,道教法器。
21. "霞裙森列":形容仙子众多。
22. "伦绪":秩序,这里指教化。
23. "闬闾洽悦":街坊邻居都受到教化而心悦诚服。
24. "云鹤":古人常以云鹤比喻得道成仙之人。
25. "奄归帝阙":指陈绿云升天成仙。
26. "溪山失翠":山色暗淡,表达对陈绿云离去的哀伤。
27. "猿鸟凄切":禽鸟悲鸣,再次表达对陈绿云离去的悲痛。
28. "散词玉祠":陈绿云的纪念祠堂。
29. "柏子一爇":燃香供奉表示怀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对陈绿云先生的赞誉之作,作者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先生的才情、品行和成就。开篇两句“瞻师之神,寒空片月;知师之心,红炉点雪”,以月光映照冰雪的形象,表现出先生的冷静智慧和纯净心灵。接下来四句“闻师之德,冰清玉洁;见师之迹,霜炎冰热;师之一言,斩钉截铁;师之一行,杀人见血”,分别刻画了先生在德行、行事、言语等方面的特点:高洁无暇、坚定果断、严肃认真。
然后六句“风月情怀,松筠志节;道法陆沉,玄徒瓦裂;师领郡檄,雷轰电掣;冠冕洞宫,兴大施设;轮舆楩楠,陶埏坯甈;丽以粉奂,饰以藻楶”,描述了先生在文学、道德教化、政治活动等方面的贡献,同时表达了对他离去的惋惜之情。最后七句“不逾年间,沧江贯折;度五神足,霞裙森列;方有伦绪,闬闾洽悦;胡为云鹤,奄归帝阙;溪山失翠,猿鸟凄切;散词玉祠,柏子一爇;追慕替绚,使人哽咽”,进一步传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仰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充分展示了陈绿云先生的卓越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陈绿云先生之像赞》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白玉蟾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是道教全真派的弟子,后来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艺术家和学者。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他还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在《陈绿云先生之像赞》创作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当时,蒙古军队已经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许多地区都被蒙古占领。在这个背景下,白玉蟾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通过赞美陈绿云先生的形象,表达了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