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堤 其一

标题包含
苏堤 其一
自向桃源失意回,人间无地避风埃。 六桥雨雪孤山路,不为梅花也不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惟信(1203年-1283年),字仲孚,号竹洲,又号梅屋,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吴惟信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从在桃花源里感到失落而返回,在这个世界里我找不到可以躲避纷扰的地方。我沿着孤山和六桥之间的路走去,不是因为想看梅花,而是因为不想再面对尘世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苏堤:位于浙江杭州西湖东南面,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建,故得名“苏堤”。 2. 桃源:即桃花源,源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歌《桃花源记》,寓意与世隔绝、安乐和平的世外桃源。 3. 六桥:指苏堤上的六座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4. 孤山:在杭州西湖边,因四面环水而得名孤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苏堤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首句“自向桃源失意回”,暗示了诗人因未能实现理想而感到沮丧,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在离开桃花源后,回到现实世界,感受到无尽的失望和无奈。紧接着的“人间无地避风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悲观态度,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一处地方可以让他逃避世俗的风尘。 接下来的“六桥雨雪孤山路”,描述了苏堤附近的美景,但在诗人的眼中,这些美好的景色并不能给他带来安慰。最后的“不为梅花也不来”,更显得诗人的孤独与绝望,他甚至觉得自己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欣赏美丽的梅花,而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避风的角落。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悲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堤 其一》是南宋词人吴惟信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宋金对峙时期。 在创作此词时,吴惟信已经步入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坎坷。早年,他曾因为战乱而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后来,虽然得以回乡,但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然而,这些人生经历并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才情。他在词作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在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吴惟信深感痛心,但他又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他将情感寄托于词作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总之,《苏堤 其一》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吴惟信通过这首词,展现了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际遇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