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杏花幽禽

标题包含
杏花幽禽
梅树青青正欲酸,帘纤雨过杏花寒。幽禽也为红芳惜,久立枝头著眼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林,原名邓仕均,1928年生于四川蓬溪县。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邓林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邓家驹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了,梅花树的枝条郁郁葱葱,花骨朵儿含苞待放,略带一丝酸涩的味道。春雨连绵,如丝如线,轻轻拂过杏花枝头,使得杏花感到丝丝凉意。那些可爱的鸟儿,似乎也怜惜这艳丽的色彩,久久伫立在枝头,细细欣赏着满树的花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邓林:宋代诗人。 2. 梅树:这里指杏树。 3. 青青:形容杏树的绿色。 4. 欲酸:指果实快要成熟时酸涩的味道。 5. 帘纤:形容细雨的细密如帘。 6. 杏花:杏树的花朵。 7. 幽禽:栖息在幽静地方的鸟类。 8. 红芳:指盛开的花卉。 9. 著眼:注视。
去完善
赏析
《杏花幽禽》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邓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杏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的气息以及大自然中的和谐共生。 首先,诗的开篇“梅树青青正欲酸”一句描绘了梅树的嫩叶刚刚生长的情景,这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紧接着,诗人通过“帘纤雨过杏花寒”这一句传达出春雨过后杏花的美丽景致。在这里,“帘纤雨”指的是轻柔的小雨,而“杏花寒”则形象地描述了杏花在春雨滋润下绽放的美景。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接下来的“幽禽也为红芳惜”则将视角转向了动物世界。这里提到的“幽禽”,即指栖息在树林中的鸟儿。它们也因为欣赏到鲜艳的花朵而感到珍惜。最后一句“久立枝头著眼看”,诗人更是通过对鸟儿的拟人化描写,生动地展现出鸟儿驻足枝头,专注欣赏美景的姿态。这一幕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使得整首诗更具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林在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创作了《杏花幽禽》这首古诗。这一时期,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内有宦官弄权,外有倭寇侵扰,百姓生活困苦。然而,邓林并没有直接描绘这种社会现象,而是通过赞美杏花和幽禽的美丽与宁静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邓林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继续潜心钻研文学,最终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此外,邓林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这为他创作《杏花幽禽》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邓林对儒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儒家学说是教化民众、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因此,他在诗中运用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等观念,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期许。同时,他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这些思想在《杏花幽禽》中得到体现,使得这首诗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