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乐慢
细想劳生,等闲聚散,冉冉轻似秋烟。
莲心暗苦,月意难圆。
神京去路三千。
当日风流,有妖饶枕上,软媚尊前。
何计访蓬仙。
断肠中、一叶晴川。
到而今、追思往事,奈向梦也难到奴边。
自恨不如兰灯,通宵尚照伊眠。
恰道无缘。
被人劝休莫瞒天。
多应是、前生负你,今世使我偿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安平乐慢》:词牌名。
刘弇:南宋词人。
细想劳生,等闲聚散,冉冉轻似秋烟:感叹人生劳碌无常,离别频繁,如同秋天轻轻的烟雾。
神京去路三千:京城距离此处有数千里的路程。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也可泛指京城。
妖饶枕上,软媚尊前:形容女子美貌多情。妖饶,指女子美艳动人;软媚,指柔媚。
何计访蓬仙:如何才能找到仙人。蓬仙,指仙人。
断肠中、一叶晴川:形容独自忍受痛苦的情景。晴川,晴朗的原野。
自恨不如兰灯,通宵尚照伊眠:恨自己不能像灯一样照亮对方的路。比喻无法陪伴在对方身边。
恰道无缘。被人劝休莫瞒天:恰好说明彼此没有缘分。有人劝说不要隐瞒真相。
多应是、前生负你,今世使我偿填:可能是前世欠了你的债,今生要我来偿还。
去完善
赏析
《安平乐慢》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词,刘弇借以倾诉对远方的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此词婉转哀伤,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将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细想劳生,等闲聚散,冉冉轻似秋烟”一句,表现了人生无常,相聚别离如同秋天的烟云般容易消散,为全词奠定了哀伤的基调。接下来的描写更加细腻:“莲心暗苦,月意难圆。”莲子是爱情的象征,莲心的苦涩暗示着分离的苦痛;月亮虽然美好,但永远无法完全圆满,象征着无法实现的爱情理想。
“神京去路三千。当日风流,有妖饶枕上,软媚尊前。”描述了二人曾经的欢愉时光,虽然无法挽回,却成为回忆中的宝贵财富。而今日的分别,使得他们在梦也无法相见,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痛惜。
下阕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心中的愧疚和对未来的担忧。“自恨不如兰灯,通宵尚照伊眠。”兰灯彻夜不灭,然而自己却无法陪伴对方度过漫漫长夜。作者痛苦地反思着自己可能前世欠下了对方的债,今生注定要偿还。
最后一句“多应是、前生负你,今世使我偿填。”是全词的高潮部分,揭示出作者内心最深的困惑和无奈,使整首词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这种深深的悲哀与无奈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反映,也是对世事沧桑的一种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安平乐慢》是南宋词人刘弇的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词作。此词创作于公元1181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刘弇此时辞官归田,过上了乡居生活。他在这段时间里,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因此创作出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
刘弇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黑暗、战争频繁的时代。由于北方的金国入侵,南宋朝廷一直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这使得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刘弇辞官归田,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在乡村生活中,刘弇看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和不易。这些都让他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也激发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因此,他在《安平乐慢》中描绘了乡村的美景,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