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振晓上梅坡小亭
巡簷诗袖涨寒香,日炙南枝泫晓霜。
净洗宫妆转明洁,恰如汤餠试何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屋檐下漫步,诗歌的香气逐渐蔓延,寒冷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阳光照耀着南边的枝头,清晨的霜露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洗净容颜的女子更显明亮洁净,如同年轻时候的何郎被试以汤饼。
去完善
释义
1. 史弥宁:南宋诗人,字履常,号梅溪。
2. 和:指和诗,又称为“和韵”或“步韵”,即依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进行创作。
3. 叔振:是史弥宁的朋友,具体身份不详。
4. 晓:早上。
5. 上:来到。
6. 梅坡:有梅花的地方。
7. 小亭:小型的亭子。
8. 巡簷:在屋檐下徘徊。
9. 诗袖:写诗的手。
10. 寒香:指梅花的香气。
11. 日炙:阳光照射。
12. 南枝:南方的树枝,这里指梅花。
13. 泫:流泪的样子。
14. 晓霜:早晨的霜露。
15. 净洗:清洁。
16. 宫妆:宫廷里的女子妆容。
17. 转:变得。
18. 明洁:明亮洁净。
19. 恰如:正好像。
20. 汤饼:古代的点心。
21. 试:尝试。
22. 何郎:古代美男子,指代容貌英俊的男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煮汤饼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清晨的寒冷环境中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巡簷诗袖涨寒香”一句,展现了梅花香气扑鼻的特点;而“日炙南枝泫晓霜”则表现了阳光照射下,梅花的枝叶闪耀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同时,诗人还通过“净洗宫妆转明洁”这一比喻,将梅花比作洗净妆容、愈发美丽的少女,形象地展现了梅花在不同光线下的美感。最后一句“恰如汤饼试何郎”则是以古代美女汤饼为例,进一步突显了梅花的动人之处。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梅花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叔振晓上梅坡小亭》是南宋诗人史弥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金战争、南北对峙格局使得社会矛盾凸显。
史弥宁作为南宋的文人,对家国兴亡有着深深的感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常常展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愫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在这首《和叔振晓上梅坡小亭》中,史弥宁以梅花为载体,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和平盛世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