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房州亦是家,守岁落灯花。
乡信长凭雁,僧餐自施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房子所在的地方就是家乡,除夕夜守岁之时烛火闪烁如花朵般绚烂。向远方传递消息主要靠大雁,而僧人们的食物则由乌鸦负责分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房州:古代的州名,即今天的河南南阳市一带。
2. 家:指作者在房州的居所。
3. 守岁:除夕之夜,人们在家中守夜,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4. 落灯花:形容灯油将尽时,灯芯上的火花逐渐熄灭的景象。这里暗示着夜深了。
5. 乡信:来自家乡的信件。
6. 长凭雁:指用大雁传递书信的方式。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放风筝等方式,让大雁带着信件飞翔,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7. 僧餐自施鸦:乌鸦是一种富有灵性的鸟类,相传它们会在僧人用餐时自动飞来,以此获得食物。这里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除夕》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宁静与乡愁。首句“房州亦是家”写作者身处异地,但心中依然有家的感觉。这里的“房州”是唐代行政区划,今湖北房县一带。诗人以“家”字表达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第二句“守岁落灯花”描绘了除夕夜的场景,人们守岁,灯火通明,象征着团圆与欢乐。
接下来两句“乡信长凭雁,僧餐自施鸦”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他遥望远方,希望鸿雁能传递家乡的音信;同时又羡慕僧侣的生活,即使独居也能自给自足。这里诗人以“雁”和“鸦”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心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夕》是南宋诗人刘光祖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4年,正值宋末元初,南宋灭亡前夕。在这个时期,刘光祖目睹了家国沦丧的悲哀,心中感慨万千。
刘光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在南宋末年,外患内忧的局势下,他毅然投身抗元事业,但壮志未酬,最终因病辞世。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时的社会背景十分复杂。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大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现实,刘光祖感到无奈和悲痛,但他仍然坚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诗中,他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和家破人亡的景象,以此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