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池咏
秋风揽辔下边城,万里河流绕骑清。
樽俎试看酬壮节,壶觞到处迓行旌。
寒骄强弩云传箭,飚转轻车火作营。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年征战,长剑依旧在手,满腔豪情未曾消减;登上高楼,迎着晚风放声一笑,远处群山在暮色中连绵起伏。
去完善
释义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长剑:象征征战岁月;暮山横:傍晚群山连绵。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开篇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秋风、河流、骑兵交织成一幅壮丽画卷,奠定了雄浑苍凉的基调。第二联通过“樽俎”与“壶觞”的描写,将宴饮场景与军旅生活巧妙结合,展现出边塞将士的豪迈情怀。第三联转入战斗场面,“寒骄强弩”与“飚转轻车”生动刻画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气势磅礴。最后一联则回归诗人自身,以“慷慨十年”总结往昔岁月,以“登楼一笑”表现豁达胸襟,而“暮山横”更增添了一种悠远深沉的意境。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饱满,既有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又有对将士精神的颂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作者崔允在经历了长期的宦海沉浮后,来到边塞花马池。此时正是他人生中壮志未酬却依然怀抱理想的阶段。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他目睹了边塞的苍凉与戍边将士的艰辛,内心激荡着复杂的情感。秋风萧瑟之际,他骑马行至边城,看到万里山河、营帐连绵,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借这首诗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岁月流逝的深沉思索,同时也表达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自身虽历经十年漂泊仍不改初心的坚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