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府试丹浦非乐战

标题包含
府试丹浦非乐战
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 怀仁须去杀,用武即胜残。 毒帜诛方及,兵临衅可观。 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 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 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作为君主之道,实现太平盛世并不容易。 要以仁治国,去除暴力,赢得民心。 一旦立下诛灭邪恶的大旗,出征便能取得胜利。 在战争降临之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坚固的堡垒能保护百姓安居乐业,战争结束后的世界会更加宽广。 白雪皑皑的国家代表了天意高远,寒冷的霜林见证了血与火的洗礼。 我皇效法尧舜之典,决定采取武力讨伐,直至打到桑乾河为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府试: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考试形式,类似于现在的市级选拔赛。 2. 丹浦:指战争之地。 3. 为君道:指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4. 垂衣:比喻君主无为而治。 5. 致理:达到太平盛世的局面。 6. 怀仁:仁爱之心。 7. 去杀:消除战争和杀戮。 8. 用武:使用武力手段。 9. 胜残:战胜残暴的行为。 10. 毒帜:比喻敌人的凶恶气焰。 11. 诛方及:诛杀邪恶势力。 12. 兵临:用兵威胁。 13. 衅可观:战争是可恨的。 14. 居来彭蠡固:指彭蠡地区牢固安定。彭蠡,今江西省鄱阳湖一带。 15. 战罢洞庭宽:指洞庭湖地区在战争结束后变得宽阔。洞庭,今湖南省岳阳市的洞庭湖。 16. 雪国:冰天雪地的国度。 17. 天远:天边遥远的地方。 18. 霜林:秋天的树林。 19. 血丹:鲜血染红了树叶。 20. 吾皇:指唐朝皇帝。 21. 则尧典:效仿尧舜之德。 22. 薄伐:轻微征伐。 23. 桑亁:桑干河,位于今天的北京西北部。这里指代北方边疆。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府试丹浦非乐战》,其寓意在于表达对于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上的战争和和平的描绘,揭示了国家治理中的矛盾与困境。在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表达了自古以来,国家的治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接下来,作者通过怀仁、用武、毒帜、兵临等词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诗中还有一句“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表达了战争过后,国家和人民面临的困境和牺牲。同时,“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情景,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最后,作者以“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乾”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国家的期盼和寄托,希望国家能够走上和平繁荣的道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府试丹浦非乐战》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 在李频创作这首诗时,他正担任连州刺史的职务。在此之前,李频曾历任县尉、监察御史等官职,但因直言敢谏,多次受到贬谪。这次出任连州刺史,他在任期内关心民生,减轻赋税,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由于连州的地理位置靠近边疆,时常受到外部势力的侵扰,使得边境局势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李频作为一名忠诚的官员,忧国忧民,写下了这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篇。 这首诗创作的时期,正是唐朝国力逐渐衰落的时代。当时,边疆地区的战争频繁,国家财政紧张,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频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他以“丹浦非乐战”为主题,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以和平手段解决边境问题,避免无谓的战争,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