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自淮至
别子若为久,于心终不忘。
一杯评旧雨,两鬓对新霜。
客里春行早,愁边夜坐长。
明时成摈弃,无语及淮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我们分离已久,我仍然无法忘记你的心。
饮一杯清酒回顾往事,看着头发上的新霜。
在旅途中春天来得早,我在忧愁中度过漫长的夜晚。
虽然时代已变我们被冷落,却无言以对故乡的淮河。
去完善
释义
《友人自淮至》注释如下:
1. 淮:这里指淮河一带。
2. 别子若为久:意指与朋友的分别已经很久了。“子”指朋友。
3. 一杯评旧雨:用一杯酒来回顾过去的友谊。
4. 两鬓对新霜:形容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时光流逝的感慨。
5. 春行早:春天早早到来,寓意世事无常。
6. 愁边夜坐长:在忧愁中度过漫漫长夜。
7. 明时成摈弃:虽然身处清明的时代,但仍然被摒弃在外,无法施展抱负。
8. 无语及淮乡:闭口不谈故乡之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友人自淮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与朋友分别多年后重逢的场景。首联“别子若为久,于心终不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谊,即使长时间未见,彼此的心意仍难以忘怀。颔联“一杯评旧雨,两鬓对新霜”则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共饮、感叹时光流逝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友谊的珍贵。
颈联“客里春行早,愁边夜坐长”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生活场景,以及心中无尽的忧愁。这里的“春行早”和“夜坐长”既是实写,也是象征,意味着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尾联“明时成摈弃,无语及淮乡”则是诗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被时代所遗弃的无奈。这里虽然提到了淮乡,但并非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而是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和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生活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友人自淮至》是南宋诗人叶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24年左右,正处于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叶茵已经步入晚年,他曾一度以隐士身份退居乡村,过着清贫而简朴的生活。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与友人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当复杂。由于北方的金国日益强盛,对南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南宋朝廷内部党争不断,政治腐败严重,导致民生疾苦。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归隐田园,寻找内心的宁静。
与此同时,南宋的文化艺术却在不断繁荣。诗歌、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的繁荣仍然为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慰藉和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