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刘忠显公乡县作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自古有此语,今代岂无人。
刘公生东南,节义迈等伦。
时危出一死,以捍胡马尘。
遂令天下人,稍知吾道尊。
至今生气在,凛凛凌层云。
我行崇安野,瞻望彼高坟。
流泽既未远,有子贤而文。
会当广德业,早为建殊勲。
此意苟不泯,楚人生伍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强劲的大风最能考验出坚韧的野草,而世道混乱正可识别忠诚的臣子。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现如今怎会缺少这样的人呢?刘先生出生于东南之地,他的气节和义行远远超越了同类之人。在国家危急时刻,他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抵挡胡马的尘嚣。这使天下的人们逐渐明白,我们所信奉的道路是何等的尊贵。直至今天,这种精神仍然鲜活地存在着,它挺拔地屹立在层层云端之上。我在崇安的原野上行走,瞻仰着那座高高的坟墓。他的恩泽虽然还未传播到遥远的地方,但他的儿子既有德行又有才学。当他长大成人时,必定会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就像楚国出身的伍员那样成为伟大的人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经过。
2. 刘忠显公:指刘韐(gé),字仲隐,南宋官员,封赠为清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赐谥“忠显”。
3. 乡县:故乡。
4. 疾风知劲草:指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
5. 世乱识忠臣:在纷乱的时代,可以分辨出谁是忠诚的人。
6. 有此语:有这句诗。
7. 今代:现今的时代。
8. 东南:指刘韐所在的地区。
9. 节义迈等伦:气节与义行超过其他人。
10. 一死:表示愿为国家献身。
11. 捍:抵挡。
12. 胡马尘:战争的风尘。
13. 天下人:世人。
14. 稍知:逐渐了解。
15. 吾道尊:我的信念受到了尊重。
16. 至今生气在:刘韐的精神依然在世。
17. 凛凛:形容让人敬畏的样子。
18. 会当:应当。
19. 广德业:广泛地弘扬德业。
20. 早为建殊勲:早日立下特殊功勋。
21. 楚人生伍员:楚国出了一个名叫伍员的人才。
去完善
赏析
《过刘忠显公乡县作》是一首赞美刘忠显之诗。首联“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以自然现象引入,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次联承接上联,感叹如今依然有如此杰出之人。诗中的刘公指刘忠显,一位出生在东南地区却具有超越同侪的气节和义气的人。第五句“时危出一死,以捍胡马尘” 表明他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使人们对他所代表的正义之道产生敬意。第七句的 “至今生气在,凛凛凌层云” 描述的是刘公虽然逝去,但他的精神依然活着,让人敬仰不已。八至十句提到诗人自己走在崇安田野上,瞻仰着刘公的高大坟墓,表示对其敬仰之情。最后四句则是对刘公之子充满期待,期望他能发扬父志,成就伟业。全诗感情真挚,表达了对刘忠显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刘忠显公乡县作》是南宋诗人吕本中所创作的古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北宋末期,政治腐朽、军事衰败。作为一位文人,吕本中曾任职尚书省郎官、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但他一直关注国家治理与民生问题。由于他直言不讳的性格和对时局的忧虑,多次受到贬谪。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吕本中的创作热情并未减少,他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以观察细致和描绘生动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及民间疾苦,如《过刘忠显公乡县作》这首诗歌,通过描绘乡村景象,展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