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曾伯玉借长编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答曾伯玉借长编二首 其一
白露下百草,迅商薄修林。 幽人起长怀,感此节物深。 揽衣自徘徊,抚剑还悲吟。 丈夫各有志,莫作儿曹心。 涉远当疾趋,畏景须就阴。 愿言理轻车,去上南山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露降于百草之上,疾风吹过稀疏树林。 隐士兴起悠长思念,感叹此时节令深入。 披上衣襟独自徘徊,抚摸剑柄低声悲吟。 男儿各有远大志向,莫要如小儿之心。 欲行远方应当快步,怕阳光照寻荫凉处。 我愿整理轻便车辆,前往那南边的山巅。
去完善
释义
1.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秋天来临时的露水。这里指秋天的气息。 2. 百草:各种植物。 3. 迅商:迅速下降的秋意。 4. 薄:接近,逼近。 5. 修林:茂密的树林。 6. 幽人:隐士,这里指作者自己。 7. 长怀:长久的思念或忧虑。 8. 感此节物深:感受到这个季节变化带来的深深触动。 9. 揽衣:整理衣裳,表示整装待发。 10. 抚剑:抚摸佩剑,表示心有壮志。 11. 悲吟:悲伤地吟咏。 12. 丈夫:成年男子,这里指有抱负的男子。 13. 各:各自。 14. 有志:有志向。 15. 莫作儿曹心:不要像小孩子那样幼稚。 16. 涉远:走过漫长的道路。 17. 当疾趋:应当快速前行。 18. 畏景:使人畏惧的光景,这里指强烈的阳光。 19. 须就阴:需要找阴影处躲避。 20. 愿言:愿意。 21. 理:驾驭,操控。 22. 轻车:轻便的马车。 23. 上:登上。 24. 南山岑:南面的高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白露、修林等秋意景象开篇,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的“幽人”一词表达了诗人追求恬静的生活态度。而在看到季节的变化时,诗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自我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决心和豪迈之气。“丈夫各有志,莫作儿曹心”这坚定地表示出诗人对于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有独立之志、不应过于儿女情长的认识。同时,诗人通过"涉远当疾趋,畏景须就阴"这一联,警示我们要善于把握时光,珍惜当下,积极向前。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愿言理轻车,去上南山岑"一句表达自己希望能在理性的指导下,继续攀登人生的高峰,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答曾伯玉借长编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黄干所作。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西山,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其学术思想承袭了朱熹的儒家学说。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当时黄干正值晚年,隐居于故乡福建武夷山。在宋宁宗时期,尽管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金国的威胁仍然存在,人民生活也较为艰苦。 在这段时间里,黄干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品质受到了时人的尊敬。他曾担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但因厌恶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黄干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