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 夜卧濯足
夏日乏絺葛,冬来无衾裯。
况复窜炎荒,令人生百忧。
空城舞狐狸,深林鸣鸺鹠。
此邦无足恋,聊为薪水留。
枯枝煮寒泉,大灶声飕飕。
老盆深注汤,徐以双骹投。
沃久意痛快,絷维今脱鞲。
须臾膏液上,两踝暖气浮。
生平苦寒痹,一洗皆已瘳。
登山不须扶,跳梁逐狙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天缺少薄衣,冬天缺乏被子。
身处炎热蛮荒之地,让人忧愁不断。
空荡的城市中只有狐狸舞蹈,深邃的森林里只能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这个地方实在没有留恋之处,姑且为了微薄的薪水留下吧。
用枯枝煮水,在大锅中发出飕飕的声音。
把老式的木盆装满热水,慢慢地把双脚放进去。
泡得时间久了就感到痛快,像是把长期束缚的马解脱开一样。
不一会儿,脚上热气腾腾,那些一生中的寒冷痛苦都消失了。
我不再需要搀扶就能登山,还能追逐跳跃的猴子。
去完善
释义
【夏日乏絺葛】中的"絺葛"指代粗布衣服,这里指的是贫瘠的生活条件。
【冬来无衾裯】中的"衾裯"是床上用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严寒中的缺衣少被。
【况复窜炎荒】中的"窜炎荒"表示作者被流放到艰苦的地方。
【空城舞狐狸,深林鸣鸺鹠】描绘了当地荒芜的景象。
【此邦无足恋】的"此邦"表示这个地方。
【老盆深注汤】中的"老盆"指的是一种陶制的水器,用于盛热水或煮饭。
【沃久意痛快】中的"沃久"指的是用热水泡脚的过程。
【生平苦寒痹】表示作者因长期忍受寒冷而患有关节疼痛的病状。
【一洗皆已瘳】中的"瘳"意思是痊愈。这句表示泡脚让作者的病症得到了缓解。
【登山不须扶】表示作者身体恢复健康,行走更加稳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东坡在谪居之地的生活情境和心境。诗人表达了夏日的炎热、冬季的寒冷,以及在孤独的环境中听到狐狸和鸺鹠的声音所带来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述洗足的过程,展示了在这恶劣环境中自我调适的过程,让心情得以放松和愉悦。最后,通过洗足后身体的变化,诗人展现了自己意志坚定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的真味和人性的光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 夜卧濯足》是南宋词人张九成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9年,正处于南宋时期,距靖康之耻已过去数十年。
此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政权偏安一隅。由于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尖锐,许多文人志士心怀壮志却难有作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们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关心国家命运、忧虑民生疾苦的心情。
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描绘生活琐事来反映诗人自己的隐逸情志和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诗中的“夜卧濯足”是苏东坡谪居时自得其乐的三件事之一,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豪放人生态度的向往。然而,在现实中,张九成的遭遇与苏轼颇为相似,他因反对秦桧投降政策而被贬谪至南方多年,此诗或许也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一种方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