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咏庭前萱草

标题包含
戏咏庭前萱草
传说亡忧树后屏,谁教却种在前亭。 想因白髪愁千斛,故遣芳阶绿一庭。 青柎几时将碧草,丹心有日恐飘萍。 更怜共道慈亲号,遶砌还须雨露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山人,祖籍寿州(今安徽寿县)。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诗人。 吕本中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吕本中自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传说那让人忧愁的树木被移到了后方屏风处,是谁让它再次出现在前亭呢?大概是因为它让满头白发的老者承载了无数的忧虑,因此才让它重新来到这个美丽的庭院里吧。这绿色的树叶将会变成嫩绿的草地,而那鲜红的心也许有一天会随风飘散如萍水相逢。最令人怜惜的是,人们会在那时想起慈爱的母亲们的呼唤声,在绕着台阶漫步的时候,期待得到温暖的雨水和阳光的滋润。
去完善
释义
1. 亡忧树:传说中的一种树,能够令人忘却忧愁。这里用来比喻萱草。 2. 前亭:指庭院前的亭子。 3. 白髪愁千斛:形容老年人忧愁多。千斛是古代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数量之多。 4. 青柎:指萱草的绿叶。 5. 丹心:指萱草的红色花朵。 6. 慈亲:对母亲的尊称。 7. 绕砌:指围绕台阶。 8. 雨露荣:指得到滋养和呵护。
去完善
赏析
《戏咏庭前萱草》是吕本中描绘母爱、抒发感慨的一首诗。首联提到传说中的忘忧树和眼前的庭前萱草,以疑问的口吻引发思考;颔联以白发和忧愁为线索,将绿叶满庭的景象与母亲的忧愁联系起来;颈联通过“青柎”和“丹心”两个意象展现了萱草的特点及美好的寓意;尾联则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赞美。全诗寓意深刻,情感真挚,彰显了诗人对母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咏庭前萱草》是宋代著名诗人吕本中所创作的古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朽,外忧内患并存。吕本中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的关切之情。这首《戏咏庭前萱草》也不例外,通过描述庭前萱草的形象,寓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独立品格、顽强生长的精神。 吕本中本人在诗中所处时期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参与抗金斗争,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其报国之志,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忧虑更为深沉。同时,这个时期的吕本中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积极入世,关心民生疾苦。这些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深厚根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