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三首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樽聊自持。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独坐西斋,不禁吟诵起关于贫穷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书剑:象征文武双全;琴樽:指弹琴饮酒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组诗以早秋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第一首开篇用“遥夜”“西风”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随后通过对“残萤”“早雁”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第二首则着重表现人事的变迁,“淮南一叶下”点明主题,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脆弱。“蹉跎青汉望”一句更是将个体命运的无奈推向高潮。第三首延续了这种情绪,但增添了更多的生活细节,如“残桃堕井”“新菊侵篱”,使诗意更加贴近现实。整组诗语言优美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许浑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作者许浑正处于人生较为困顿的阶段。他仕途不顺,饱尝生活的艰辛。此时正值早秋时节,大自然微妙的变化触动了他的心弦。清冷的夜晚、瑟瑟的西风、凋零的落叶等景象,与他内心的愁苦相互交织。他联想到自身的蹉跎命运,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组诗,将自己的身世之叹融入到早秋的萧瑟景色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