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叹
春色三分二,人生七十稀。
蝶魂归蚁冢,花瓣泊鱼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景色平分三个月,人生中活到七十岁很稀少。蝴蝶灵魂回归蚂蚁巢穴,花瓣飘落在鱼儿身上。
去完善
释义
《春叹》舒岳祥
1. 春色:指春天的景象或景色。
2. 三分二:将春天分为三份,已经过去了两份,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大半。
3. 人生七十稀:寿命长的人可以活到七十岁,但是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并不多,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的短暂。
4. 蝶魂:指蝴蝶的灵魂,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消逝。
5. 蚁冢:蚂蚁的巢穴,这里用来形容蝶魂最后归宿的渺小和无足轻重。
6. 花瓣:指花朵的花瓣,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美丽。
7. 泊:停泊,这里是使动用法,表示让花瓣停泊的意思。
8. 鱼衣:鱼的鳞片,这里用来比喻水面。
9. 花瓣泊鱼衣:意思是花瓣飘落到了水面上,象征着春天的美丽消逝在水中。
去完善
赏析
舒岳祥的《春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春日景象,诗人以精细的观察和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以及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首诗可以解读为诗人对人生的哲思,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反思生命的过程。
首句“春色三分二”,把春天比作分数,表达了春天逐渐消逝之意。诗人在提醒我们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因为时光总是稍纵即逝。紧接着第二句“人生七十稀”,感叹人生的短暂,即使能活到七十岁,相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也只是短暂的一瞬。
颔联“蝶魂归蚁冢,花瓣泊鱼衣”,将蝴蝶与蚂蚁、花瓣与鱼鳞并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蝶魂回归蚁冢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花瓣飘落水中又似乎在诉说生命的轮回。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告诫人们要珍视生命,把握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总的来说,《春叹》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鼓励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叹》是南宋诗人舒岳祥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9年,即南宋理宗淳祐九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蒙三国鼎立的时期,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压力。
在这一年里,舒岳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故。他原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担任官职,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舒岳祥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疾苦的诗篇,如《春叹》等。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