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师子
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何必竞时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盘踞在地面上的力量仍在持续,爪子和牙齿没有必要去争夺一时的风头。上天让它们生长在高山之上,即使没有云朵支撑也能够脱颖而出。
去完善
释义
《五老师子》:本诗是宋僧释重显所作的一首山水诗。五老师是尊称,表示对老师的敬称,这里可能指作者本人或其他老师。
1. 踞地盘空势未休:描述山势的险峻,如狮子盘踞在地面,高耸入云的态势并没有停歇。踞地,即盘踞在地面上;盘空,指山峰高耸入云。
2. 爪牙何必竞时流:爪牙指的是狮子的爪子和牙齿,比喻山间的岩石和树木。时流,指时间的长河或历史的变迁。这句意思是狮子并不需要和世间万物争强斗胜。
3. 天教生在千峰上:指山位于众多山峰之上,犹如天赐之意。千峰,众多的山峰。
4. 不得云擎也出头:虽然群山环绕,但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即使没有云彩的映衬也能昂首挺立。云擎,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老师子》是五代时期高僧释重显的作品。诗人以雄健的笔力和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盘空而踞的猛虎图,借此表达出诗人在纷繁复杂的世间特立独行、勇敢斗争的精神风貌。
首句“踞地盘空势未休”,生动地展现出猛虎踞地盘空的姿态,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表现出其威猛气势。接下来的“爪牙何必竞时流”,则表达了猛虎不屑与世俗争艳的高傲态度。诗人通过对猛虎形象的塑造,传达出自己超然物外、不随俗流的个性特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一句,点明猛虎生于险峻山峰之上,暗喻诗人在艰苦环境中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最后“不得云擎也出头”则是对猛虎敢于挑战自然、努力争取生存的赞美。整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老师子》是五代十国时期禅僧释重显所作的著名诗作,为禅宗历史上的一则公案。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禅师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对真理的追求。
释重显生活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释重显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他在禅宗的修行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并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悟。
《五老师子》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50年左右,此时的释重显已经是一位在禅宗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禅师。他游历四方,传法讲经,并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着广泛的交流。在这首诗中,他以五老师的教诲为主题,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