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明妃曲

标题包含
明妃曲
行行莫敢悲,一死复千怨。 脱身歌舞中,姊姒不足恋。 蛮帐紫茸毡,虽卑固不贱。 昔在后宫时,几见君王面。 君王有凤偶,不数芹边燕。 傥曾赐御览,岂为画所幻。 粉黛相嵚巇,亦惧人彘变。 但念辞乡国,远适堪慨叹。 此时汉无策,聊塞呼韩愿。 非无霍嫖姚,两国虑涂炭。 欲宽公卿忧,只影非所羡。 敬将金缯行,不觉泪珠溅。 请行安得辞,心心存汉殿。 所怜毛延寿,既杀不可谏。 马蹄蹴胡尘,晓月光灿灿。 凄怆成琵琶,千古庶自见。 他时冢草青,汉使或一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句句话都不要悲伤,一旦死去将有千万怨恨。 从歌舞之中抽身而出,姊妹和姐姐都不值得留恋。 在帐篷里用紫色绒毛垫子,虽然卑微,但并不低贱。 在过去在后宫的日子里,我几乎见不到君王的容颜。 君王身边有了凤凰佳丽,那些生长在芹菜边的燕子也不再受宠。 倘若曾经得到君王的眷顾,又怎会被画作所迷惑呢? 红颜之间相互争斗,也会担心变为“人彘”的悲剧。 唯一挂念的是离开故乡国度,远赴异乡令人感慨。 此刻汉朝已经没有办法,只好满足呼韩邪的单方面愿望。 并非没有霍去病这样的勇将,只是忧虑两国的战火。 想借此安慰公卿的忧虑,只可惜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 献上黄金和丝织品之时,不自觉地泪水满面。 尽管离别不可避免,内心仍然挂念着汉朝宫殿。 可怜那毛延寿,即使被杀也无法挽回错误。 马蹄踏起胡尘,清晨的月光照耀一片璀璨。 琵琶声中满是哀伤,但愿能在千百年后留下印迹。 将来某个时候,墓地旁的青草已生,也许会有汉朝使者前来祭奠。
去完善
释义
1. 明妃曲:诗人借明妃的遭遇表达对民族融合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2. 行行:行走不止。 3. 脱身:离开某种环境或状态。 4. 姊姒:指姐妹关系。 5. 蛮帐:对北方少数民族帐篷的称呼。 6. 紫茸毡:一种紫色的毡子。 7. 卑固不贱:地位低微,但仍有一定的尊严。 8. 后宫时:指明妃在汉朝皇宫的日子。 9. 凤偶:意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夫妻关系。 10. 芹边燕:意指汉元帝宠爱之女赵飞燕。 11. 傥曾:假设曾经。 12. 御览:皇帝阅览之意。 13. 画所幻:意指画中人的想象。 14. 粉黛:意指汉元帝的后妃们。 15. 嵚巇:形容争执不和的状态。 16. 人彘变:指吕后的狠毒行为。 17. 辞乡国:指明妃离别的故乡。 18. 堪慨叹:令人感慨叹息的事情。 19. 呼韩愿:指呼韩邪单于的愿望。 20. 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 21. 虑涂炭:指担心战争的生灵涂炭。 22. 金缯行:指赠送金银绸缎以表诚意。 23. 不觉泪珠溅:描述王昭君离别时的悲伤之情。 24. 安得辞:表达无法拒绝的无奈心情。 25. 心心存汉殿:表示内心始终挂念汉朝的宫殿。 26. 毛延寿:汉代宫廷画家,传说因画王昭君画像而遭杀害。 27. 马蹄蹴胡尘:描绘战争的残酷景象。 28. 晓月光灿灿: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 29. 凄怆成琵琶:意指昭君悲切的心情化作琵琶之音。 30. 汉使或一奠:指后世可能有汉使祭奠王昭君的陵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的诗,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于昭君命运的感慨和深思。 诗人以“行行莫敢悲”开篇,用豪放粗犷的笔触描绘了昭君勇敢前行、无所畏惧的形象。随后通过“脱身歌舞中,姊姒不足恋”等诗句,表达了昭君在宫廷中的辛酸与无奈。尽管身处困境,昭君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高尚品质,如诗中所言:“蛮帐紫茸毡,虽卑固不贱。” 诗人还借昭君之口,讽刺了后宫中尔虞我诈的生活,表达了对皇帝的失望之情。同时,诗人也揭示了昭君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恐惧:“粉黛相嵚巇,亦惧人彘变。”不过,昭君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故乡,“辞乡国,远适”他乡。这里体现了昭君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坚韧的品质。 接下来,诗人以“此时汉无策,聊塞呼韩愿”等句,揭示了汉朝无力解决边境问题的现状。虽然国家战事连连,但为了缓和局势,昭君选择牺牲自己,去和亲。这种精神感动了诗人,使其感叹:“非无霍嫖姚,两国虑涂炭。欲宽公卿忧,只影非所羡。” 在昭君告别家乡的场景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昭君悲痛而坚定的内心世界:“敬将金缯行,不觉泪珠溅。请行安得辞,心心存汉殿。” 然而,昭君的结局却令人惋惜,她被冤杀,成了历史的悲剧人物。然而,她的形象和精神却始终流传后世,如“马蹄蹴胡尘,晓月光灿灿。凄怆成琵琶,千古庶自见。”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她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他时冢草青,汉使或一奠”收尾,寓意昭君虽然离世,但她的精神和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得到后代人们的敬仰和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妃曲》是南宋著名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正是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相对繁荣的时期。白玉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才,但因科举失利,未能进入仕途。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明妃曲》这首诗歌中,白玉蟾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和亲政策的质疑。当时,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压力下,实行妥协政策,通过婚姻联姻来维持短暂的和平。这种政策使得许多公主和宫女被迫远嫁他乡,就像昭君一样,承受着离乡的悲痛。白玉蟾通过对昭君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乡异域的恐惧和对故土的思念,同时也隐含着对南宋政治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