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流泉歌
草木摇落兮露为霜,三峡之水兮流汤汤。
我欲绝之兮恨无梁,邈佳人兮天一方。
明月皎皎兮,泉流汤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木凋零,露水化为白霜;三峡的水啊,滚滚流淌。
我想要与她断绝关系,却遗憾没有桥梁;遥远的佳人在天的另一边。
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泉水潺潺流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峡:即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位于重庆和湖北之间,是中国最著名的峡谷之一。
2. 流汤汤:水流的样子,形容水势浩大。
3. 恨无梁:遗憾没有桥梁可以渡过。这里指无法越过三峡与水对面的佳人相见。
4. 邈:遥远,渺茫。
5. 皎皎:明亮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诗人思绪的古诗。诗人以“草木摇落兮露为霜”开篇,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渲染出浓厚的萧瑟气氛。接下来的“三峡之水兮流汤汤”一句,通过叙述三峡河流的湍急流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在诗的第二段,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提到“我欲绝之兮恨无梁”,表达了无法断绝心中思念之情的无奈。紧接着的“邈佳人兮天一方”则体现了诗人对远隔天涯的佳人的深深挂念。
最后两句,“明月皎皎兮,泉流汤汤”,诗人再次回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明亮的月光下,山泉依然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这既是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峡流泉歌》是南宋诗人曹勋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44年至1175年间,这是曹勋在南渡后担任地方官员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对各地的风景、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体验。他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一时期人生阅历的影响。
在曹勋生活的时代,即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稳定的时期。虽然北方的领土已经被金国占领,但南方的经济和文化仍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三峡流泉歌》中,曹勋以三峡的壮丽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流泉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