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嘉定辛巳之官经游浯溪读碑感慨为赋七言

标题包含
嘉定辛巳之官经游浯溪读碑感慨为赋七言
高棱巨壁立□苍,中直浯溪带样长。 黄屋朝临蜀万里,翠珉暮刻楚三湘。 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 太息斯盟谁复主,代兴今者得黄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峭壁矗立在苍茫大地上,宽阔的河流曲折流过。皇帝亲临蜀地视察万民,石碑上铭刻着楚地三湘的历史。两朝功臣与罪人的是非曲直,在天地间已有了定论。两位才子(黄庭坚和张栻)的文章光辉照耀。可惜这样美好的盟约如今又有谁来做主呢?唯有兴盛的黄姓与张姓后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棱巨壁立□苍:描述浯溪边的景象。 2. 中直浯溪带样长:形容浯溪的形状。 3. 黄屋朝临蜀万里:黄屋指皇帝的车驾;蜀指四川,这里形容皇帝的行程很远。 4. 翠珉暮刻楚三湘:翠珉指石碑;楚三湘指的是湖南一带,这里表示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见。 5. 两朝功罪乾坤定:这句话指历代皇帝的功过是非最终都会由历史评定。 6. 二子文书日月光:这句诗用来赞美屈原和杜甫的文学作品如日月之光一样灿烂。 7. 太息斯盟谁复主:太息意为叹息;斯盟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这里表示感叹如今无人能像渔父那样指点江山。 8. 代兴今者得黄张:这里的“黄张”指的是黄帝和张良,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智慧的代表,代兴指现在的人们应该继承他们的精神和智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潞在嘉定年间(1208-1224年)游览浯溪时所作,通过描绘浯溪的壮丽景色和石碑的历史痕迹,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历史功罪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高棱巨壁立□苍,中直浯溪带样长”描述了浯溪的山势雄伟,如同高大的墙壁矗立在苍茫的大地上,江水蜿蜒曲折地流淌着。这一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也为下文的历史回顾营造了氛围。 颔联“黄屋朝临蜀万里,翠珉暮刻楚三湘”提到了历史上两位著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和宋徽宗赵佶。他们的故事分别在唐代安史之乱和宋代靖康之耻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诗人以“黄屋朝临”和“翠珉暮刻”来形容这两位皇帝的命运,既表现了他们曾经的辉煌,也揭示了他们的悲惨结局。 颈联“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则是对这两段历史的总结。虽然他们的功过是非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有了定论,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依然被人们铭记。这里的“二子文书”可能指的是《浯溪诗碑》,这是一块由唐代文学家颜真卿书写的石碑,上面记载了安史之乱的故事。 尾联“太息斯盟谁复主,代兴今者得黄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维护这片领土,因此在感叹这段历史的同时,也希望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承担起国家的重任,振兴中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嘉定辛巳之官经游浯溪读碑感慨为赋七言》是南宋诗人张潞在嘉定辛巳年间(公元1221年)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后期,金兵南侵,国家战乱不断,百姓疾苦。张潞以他的亲身经历,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张潞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随着战乱的爆发,他的人生道路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谋生,他不得不放弃诗书,投身官场,成为了一名地方官员。在他的任期内,他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在嘉定辛巳这一年,张潞被任命为一名地方官员,负责处理当地的事务。在一次公务出行中,他来到了浯溪这个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当他仔细阅读石碑上的文字时,不禁想起了自己国家的命运,以及那些因战乱而受苦的百姓。 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嘉定辛巳之官经游浯溪读碑感慨为赋七言》。这首诗表达了他在那个时代所感受到的痛苦、愤怒和不屈的精神。他用诗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