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潘阆寄惠白鸡
远惠鸡同雪,应图警卧云。
如君鸣有信,似我素无文。
映树迷蟾彩,临流杂鹭群。
朝昏何所恨,不共隔篱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处赠来鸡肉与白雪,随图画报警知眠云。
犹如您的鸣声有信义,像我这般朴实无华文。
倒影在树间迷藏月亮光华,临近流水混杂了白鹭群。
日夜交替有何可遗憾,不共分这栅栏外之音。
去完善
释义
1. 潘阆:北宋著名文人,字逍遥。擅长诗歌创作,曾得到皇帝赞赏。
2. 惠:赠送。这里指潘阆送给魏野的白鸡。
3. 云:这里代指魏野自己。
4. 鸣有信:即守信之意。
5. 素无文:没有华丽的文章。
6. 蟾彩:月亮的光辉。这里形容树下的光线。
7. 鹭群:一群白鹭。
8. 朝昏:早晚,一天之内。
9. 何所恨:有什么可遗憾的。
10. 隔篱:隔着篱笆。这里表示距离不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白鸡后的喜悦心情。首联“远惠鸡同雪,应图警卧云”,将白鸡比作白雪,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其洁白的羽毛和优雅的姿态。诗人用“警卧云”来形容这幅画面,意味着这幅画唤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颔联“如君鸣有信,似我素无文”,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人在此暗示,尽管自己文笔平平,却仍然用心去欣赏和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与友人寄来的白鸡有着相似的品质。颈联“映树迷蟾彩,临流杂鹭群”,描绘了白鸡在树林和水边自由嬉戏的场景。这里的“迷蟾彩”和“杂鹭群”表达了白鸡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的追求。尾联“朝昏何所恨,不共隔篱”,表达了诗人对白鸡的喜爱,无论昼夜,他都愿意与之相伴,共享田园之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潘阆寄惠白鸡》是北宋诗人魏野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998-1016年)。魏野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诗歌清新自然,以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
在这段时间里,魏野的隐居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波折。他居住在陕州(今河南陕县)农村,过着恬静的生活。然而,这个时代却是宋朝历史上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自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以来,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然而,北方的辽国不断侵扰边境,使得人民生活在战乱与贫困之中。此外,由于儒家思想的复兴,士人阶层开始追求功名,崇尚文学创作。在这种背景下,魏野作为一位隐逸诗人,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野创作了这首《谢潘阆寄惠白鸡》。诗中,他表达了对潘阆赠送白鸡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借白鸡的形象,表现了自己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