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泗滨南山石壁曰第一山
京洛风沙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冲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都的风沙飘荡千里的距离,船只穿过河流时两岸绿意盎然。不论衡山和霍山如何雄壮挺拔,东南这一座山才是独领风骚的无双胜景。
去完善
释义
1. 京洛:洛阳的古称,此处代指北宋京城开封。
2. 风沙:形容风尘仆仆的旅程。
3. 千里还:长途跋涉回到故乡。
4. 船头:诗人在舟中观景的角度。
5. 出汴:从汴河出发,汴河是北宋时期沟通南北的主要水道。
6. 翠屏:形容青山如绿色屏风一般。
7. 莫论:不用谈论。
8. 衡霍:指湖南的衡山和安徽的霍山,都是名山。
9. 冲星斗: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10. 且是:倒是。
11. 第一山:泗水边的南山在东南地区是最高峰,所以被称为“东南第一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游历泗水时所作,描绘了诗人从繁华的京城回归自然、欣赏美景的心境。首句“京洛风沙千里还”,表现了诗人远离喧嚣、摆脱尘俗的精神追求。次句“船头出汴翠屏间”,通过对船只穿破翠绿山景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诗的后两句“莫论衡霍冲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则以雄壮的衡山、霍山作对比,表达了对眼前这座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才情与豪情,体现了其对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品评山水、吟咏诗赋,自然之美成为他们抒怀托志的载体。在泗水之滨的南山上,有一处被称为“第一山”的石壁,米芾在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题泗滨南山石壁曰第一山》。
诗人米芾(1051-1107),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生活在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相互交流、唱和。然而,米芾人生亦多波折,曾因涉贪被罢官,又因拒绝与权臣蔡京合作而受到排挤,但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北宋时期,儒学复兴,重视文化教育,士人崇尚道德修养和人格独立。米芾身处其中,受时代氛围熏陶,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寓情于景,表达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题泗滨南山石壁曰第一山》就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