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秘书往儋州
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是鬼怪同伴,靠近蓬莱宫殿仆从。内心敬畏北方皇宫,家庭琐事却在南方荒凉之地。
山间小城草屋,海边驿站岛屿。玄成必定学识渊博,不会只是浮于表面随波逐流。
去完善
释义
1. 儋州:唐朝属振州,后改为崖州,位于今海南三亚。
2. 魑魅:指山川鬼怪之说,这里借指荒僻之处。
3.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这里代指朝廷。
4. 北阙:宫门北向,这里象征朝廷。
5. 家世南荒:作者的家在北方,因罪被贬至南方荒蛮之地。
6. 山城莎草:描写儋州的自然环境和地理风貌。
7. 海驿毛洲:指儋州附近的驿站。
8. 玄成:西汉人,曾任职儋州。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李秘书。
9. 泛沧浪:这里是比喻经历风波,又重新入朝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李秘书前往儋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关切与祝愿。诗中的“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表现了诗人对李秘书的赞誉,认为他虽身处困境,但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品质和才华。接下来的诗句“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则强调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他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同时也关注着友人的生活。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两句描绘了儋州的环境,那里的山城虽小,但充满生活气息;海驿虽长,却显得空旷寂寥。这样的环境似乎预示着李秘书将面临艰苦的生活和挑战。然而,诗人坚信他的朋友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他说:“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这两句暗示了李秘书将像汉代学者玄成那样有所作为,而不会沉溺于享乐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秘书往儋州》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前夕,社会动荡不安。当时,诗人严维在朝廷任职,与李秘书交情颇深。此诗即为严维送别李秘书前往儋州而作。
儋州位于海南岛,当时是流放罪臣之地。从长安到儋州,路途遥远且艰险。在这特殊时期,严维深知此行的艰辛,因此写下这首赠别诗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权力斗争,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