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宰汲泉浸栀子花
山行不识小人羹,但有清寒饷瓦罂。
想见雪肤陪独夜,世间无比长官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中行走时没注意到小人的菜肴,只有冰冷的晚餐罐饭供应。想象着美丽的女子在寂静的夜晚陪伴着我,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所作的诗词的韵律和内容进行唱和。
2. 杨宰:即杨姓县令。
3. 汲泉:从井中取水。
4. 栀子花:又称木樨,花香浓郁,常用于祭祀及园林种植。
5. 小人羹:泛指民间简单食品。
6. 有清寒饷瓦罂:意谓以清凉泉水招待在高温下工作的人们。
7. 瓦罂:陶制容器,此处比喻茶壶或水杯。
8. 想见:推测,想象。
9. 雪肤陪独夜:形容栀子花在月光下的洁白形象。
10. 长官清:赞美长官清廉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造在山林间行走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名为“小人羹”的植物,他对此并不熟悉,但知道它能带来清冷的口感。接着,诗人想象这种植物(栀子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这种美丽的景象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也是对他所敬仰的长官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单的语言,通过对比和想象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栀子花的欣赏以及对长官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栀子花的描绘,也传达出一种生活态度——即使在山林之中,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保持内心的清朗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杨宰汲泉浸栀子花》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在宋朝(960-1279年)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学艺术发展迅速。宋代文人雅士喜爱吟诗作画,赏菊饮酒,追求闲适的生活。栀子花因其清新淡雅的香气和高洁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常常被用作诗画题材。
陈造,南宋文人,以博学多才、诗文书画闻名于时。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咏史诗,以及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这首《次韵杨宰汲泉浸栀子花》就属于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
在这个时期,陈造的人生际遇可谓丰富多彩。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故辞官,过着隐居生活。这一阶段的陈造,虽然经历了官场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次韵杨宰汲泉浸栀子花》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反映了陈造在这一时期的丰富人生经历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