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记得在那美好的武陵相会的日子,六年的光阴令人感叹。回首间,双鬓已染上了星星白霜。谁曾想,今日在这江边重逢,再度举杯与友人共饮。夕阳西下,铁马红旗显得寒气逼人,得知您依然驻扎在遥远的边城。真怕突然接到调任的命令。在这寒冷的疆场上,不应该迟暮,而应该手持长矛,诗意满怀,战地写成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现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这里借指光州(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
2. 六年往事:指作者与曾使君在六年前相识的情景。
3. 星星:形容头发花白,有白发。
4. 江上酒:江边的美酒。
5.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光州曾使君。
6. 铁马红旗:形容边疆将士的英勇形象。
7. 寒日暮:寒冷的傍晚。
8.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光州曾使君。
9. 寄边城:驻扎在边疆的城市。
10. 飞诏:朝廷紧急发布的诏令。
11. 青冥:天空。
12. 不应:不应如此。
13. 霜塞:寒冷边塞之地。
14. 横槊:持矛策马,形容武将的风采。
15. 看诗成:观赏战地诗篇的创作过程。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是一首送别词,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惜别之情。
开头两句“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通过回忆与友人相识的场景以及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双方深厚的友情。而“回头双鬓已星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友人的离别。
接下来的“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表达了临别之际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
紧接着的“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表现了友人即将奔赴战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其英勇形象的赞美和对友人身临其境的担忧。
结尾的“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则是设想友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是南宋词人周紫芝在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为送别光州知州曾使君而作。当时,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边疆战事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在这种背景下,朝廷需要能臣干将治理地方、保卫国家。曾使君被任命为光州知州,即将离开京城临安赴任。
周紫芝时年59岁,已历经宦海沉浮,深知官场艰难。但他仍然坚信士人阶层的力量,期望有才干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尽忠效力。这首词便是他对曾使君的期许和勉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