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桂花下

标题包含
桂花下
羽服悬知澹不妍,五更清吹月明前。 明朝多少尘劳事,自倚虚簷一怅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话译文:我穿着普通的衣服,静静地站在那里,并不显得多么漂亮。在五更天的明月之前,我感受到了清风的吹拂。明天会有许多世俗的事情等待着我,我只能独自依靠着虚空的屋檐,感到一丝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羽服:这里指披肩或道士的衣饰。 2. 澹不妍:平淡而不艳丽。 3.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在黎明之前,因此用“五更”表示夜深之时。 4. 清吹:凉爽的微风。 5. 虚簷:无人的屋檐。
去完善
赏析
《桂花下》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描绘桂花的诗。首先,“羽服悬知澹不妍”一句,描述了桂花如同仙人羽衣般淡雅、不艳丽的形象。这里的“澹不妍”指的是桂花的花朵素雅而不娇艳,与世人所熟知的美丽花卉不同。接下来,“五更清吹月明前”则描绘了桂花盛开的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清风拂过,桂花飘香四溢的情景。而“明朝多少尘劳事,自倚虚簷一怅然”则传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无奈之情。明天就有许多烦琐的事务等待处理,然而此刻身处这美妙的桂花之下,只能独自倚靠在虚簷之上,发出惆怅的叹息。这首诗将美丽的桂花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了浓厚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桂花下》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描写桂花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苏泂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功名无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然景物的变化。他通过对桂花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但在北方仍受到金人的侵扰。当时的文人墨客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问题,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然而,苏泂却选择以一种相对超脱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通过对桂花的赞美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