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守中秋月夜韵
曩为痴儿未识月,夜明唤作山阴雪。
翻笑老人立其下,皓彩亭亭映华发。
晦朔弦朢总不知,三五那能问盈缺。
有时暮宿招提境,插天不爱金银塔。
壮年观览稍好奇,眼看绝景一何稀。
中秋玩月定忘寝,往往连夕追轻肥。
欢呼共吸杯中影,旋瞻宝镜天边飞。
欲速嫦娥下霄汉,论心执手与同归。
老来爱身如爱国,暑气蕴隆惊吏酷。
况当夔子瘴疠地,白露漙空尚蒸溽。
可怜今宵月色凉,灔灔寒光满坑谷。
不论贵贱及富贫,茅屋朱门皆变玉。
我亦乘兴上层台,但无佳客同尊罍。
坐久归来略假寐,床前见月枕还推。
不知此夜为谁好,一曲长歌动九垓。
人生穷达何足算,但把余龄付酒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我是愚钝孩童,不明月亮真相,
误将夜晚的光亮当作山间的白雪。
可笑的是站在它下面的老人,
纯洁的光芒映照在他们华发的头顶。
我们并不懂月亮的起落圆缺,
又怎能追问十五或三的五的圆满与否?
偶尔在傍晚投宿于庙宇,
我们仰望那无爱的金银宝塔,直达天际。
壮年时对美景稍有好奇,
眼前的奇观却显得异常稀罕。
中秋赏月的夜晚常常忘记睡觉,
连夜追逐轻松和愉快。
我们一起欢呼和痛饮杯中的影子,
又瞬间看向那从天空飞来的宝镜。
渴望嫦娥从云霄降下,
共享内心的声音,握手同行。
老年时关爱身体如同热爱祖国,
害怕炎热的气候,尤其是酷吏。
况且是在山川瘴气的地域,
即使白露挂满枝头,空气中仍弥漫着湿热。
幸运的是今晚月色凉爽,
光辉映满了山谷。
无论贫富贵贱,茅草屋还是朱红大门,
都被这如玉的月色装点。
我也乘兴登上高台,
可惜没有知己陪我举杯庆祝。
静坐多时,略有疲倦,回到床前,
月亮就挂在枕头边,推开就是无尽的月光。
我不知道今夜是为谁而美好,
但一首长长的歌曲已感动了九天。
人生的贫穷和富有何必计较,
只把剩余的岁月托付给酒杯就好。
去完善
释义
1. 曩:从前,过去。
2. 痴儿:傻孩子。
3. 山阴雪:指月光。因古人认为月光是太白星散发的冷光,故有此喻。
4. 翻笑:嘲笑。
5. 华发:花白头发。
6. 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和第一天(朔)。
7. 弦朢: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或廿二、廿三日的称谓。
8. 招提:佛教寺庙。
9. 金银塔:比喻佛教寺庙建筑。
10. 壮年期:指年轻时期。
11. 绝景:美妙的景色。
12. 轻肥:指轻松愉快的生活。
13. 呼欢:欢呼快乐。
14. 宝镜:比喻月亮。
15. 嫦娥:神话中的人物,居住在月球上。
16. 霄汉:天空。
17. 论心:谈论心事。
18. 执手:牵手。
19. 爱身:爱护身体。
20. 蕴隆:闷热。
21. 吏酷:指官吏的冷酷无情。
22. 夔子瘴疠地:指四川地区。
23. 白露:秋天的露水。
24. 漙空:充满天空。
25. 蒸溽:湿热之气。
26. 碧波荡漾: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27. 茅屋:简陋的屋子。
28. 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
29. 层台:高楼。
30. 佳客:优秀的朋友。
31. 尊罍:指美酒。
32. 略假寐:稍微打个盹。
33. 见月枕还推:看到月光在枕头上。
34. 九垓:九天。
35. 长歌:长篇歌曲。
36. 穷达:指贫穷和显达。
去完善
赏析
《和元守中秋月夜韵》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一首借月抒怀的诗歌。诗人在中秋之夜借赏月之机,回顾了自己壮年和老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变化。首联写自己年少无知时,误以为月亮是山阴雪;颔联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表现出皓月当空的美景使老人焕发精神;颈联表达了作者对月圆月缺的无知与疑惑;而接下来的几联则描述了他在不同场景中赏月的情景,包括在寺庙、旅途中以及在中秋之夜欣赏到美景的感受。尾联则体现了诗人乐得清闲,欢度晚年的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守中秋月夜韵》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一首应和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7年前后,即南宋时期的中秋佳节。
在这个时期,郭印正担任潭州知府,负责管理湖南一带的地方政务。他在任期间,积极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提倡教育,为当地百姓谋福祉。然而,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郭印在任职期间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
此外,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与金朝的战争时期,国内政治局势紧张。金兵不断南下侵扰,朝廷内部又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印作为一名地方官员,既要为国家尽忠,又要为百姓谋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首《和元守中秋月夜韵》中,郭印借中秋明月抒发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他以月圆喻国家团圆,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又用明月照亮万家灯火,寓意自己身为地方官员,愿为人民排忧解难、谋福祉。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郭印作为一位有抱负、有担当的文人墨客,在面对时代洪流时的勇敢担当与深沉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