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懽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妳妳,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
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父亲来到密州,连续两年生下两个孩子。
小男孩长得健康壮实,小郑郑已经长了牙齿。
祖父还未见过这两个孩子,见面一定满心欢喜。
大儿子广孙读书很多,写字就能写满两张纸。
三三虽然年纪小,但脚步稳健。
祖父虽然已经年迈,但他的技艺和从前相比毫不逊色。
什么时候一家人可以团聚,让儿孙们一一向祖父跪拜呢?
祖母在车上,祖父在省城。
大祖母现在85岁,她的起居饮食都还好吗?
父亲和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们。
每当佳节或者美食时刻,都会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你们。
心里挂念着你们每一个人,期待回家的日子。
昨天又开了炉灶,然而连天的北风却让人倍感萧条。
宴饮之后只剩寂寞,望着千里之外的家。
去完善
释义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解:
1.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这是一首以孩童口吻写给祖父的诗。
2. 爹爹:这里是孩子称呼自己的父亲。
3. 密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4. 两子:指孩子的父亲在密州有了两个孩子。
5. 牙儿:指小孩子。
6. 郑郑:这里应该是指孩子的大哥或姐姐。
7. 生齿:指小孩开始长牙。
8. 翁翁:孩子称呼自己的祖父。
9. 广孙:诗中的主人公,指的是作者自己。
10. 读书多:表示广孙学习勤奋。
11. 伎俩:这里是孩子描述自己的祖父,可能祖父年轻时曾有一些技艺。
12. 辇下:指皇帝所在的地方,这里是说祖母去了京城。
13. 省里:指父亲所在的地区政府机构。
14. 大婆:孩子称呼自己的祖母。
15. 寝膳:指日常生活。
16. 无日不思尔:每天都想念你们。
17. 时节佳:指节日或美好的季节。
18. 对饮食美:指享受美食的时候。
19. 归期当屈指:表示期望祖父回来。
20. 开炉:指生火做饭。
21. 连天北风起:形容天气寒冷。
22. 饮阑:喝完酒后。
23. 萧条:冷清、孤寂的样子。
24. 举目:抬头看。
25. 数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去完善
赏析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以儿童的口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分为五联十句,每联以“翁翁尚未见”、“广孙读书多”等一句作为标题,清晰地表达了各部分内容。
第一联描绘了诗人父亲(爹爹)移居密州的场景,以及他在两年内得子的喜悦。第二联提到长子牙儿健康成长,已经长出了牙齿。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尽早见到翁翁的渴望。
第四联通过描述广孙读书勤奋和写信给翁翁的场景,传达了孩子对长辈的关心。第五联则提到了三子(三三)活泼可爱,身体健壮,可以行走自如。
第六联讲述了翁翁虽然已经相识,但现在情况不同以往,强调了家人团聚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联则是孩子关心婆婆的生活起居,表达出全家人都对彼此充满思念之情。
最后两联描绘了冬天来临时的寒冷景象,以及孩子盼望回家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孩子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家庭亲情的美好,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是宋代诗人孔平仲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世纪左右,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于亲情和孝道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
孔平仲在青年时期,曾担任过郎官、国子监直讲等职务,但他并不热衷于仕途,而是更向往自由的生活和写作。因此,他在诗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在这首诗中,孔平仲以一位孩童的身份,向远方的祖父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人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