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虞长洲游虎丘

标题包含
和虞长洲游虎丘
寻壑复经丘,人看李郭舟。 藤花多背日,桐叶最知秋。 虎去藜藿尽,龙归蛙黾愁。 振衣临石壁,未羡习池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俱(1078年-1144年),字致道,号北山,浙江衢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 程俱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哲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寻壑:寻找山谷。 2. 经丘:经过丘陵。 3. 李郭舟:出自唐代杜甫《渼陂行》诗中的“谁识李膺航载酒,草玄堂上语离群。”描述的是李白与郭子仪的交情。这里用以形容虎丘的美景引得众人前来观赏。 4. 藤花:即紫藤花。 5. 背日:朝向太阳的反面,意味着藤花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6. 桐叶:梧桐树的叶子。 7. 知秋:感知秋天到来。这里描绘的是桐叶作为秋天的象征。 8. 虎去:老虎离去。这里是指虎丘的历史传说,相传古时有虎踞于此。 9. 藜藿:指杂草丛生之地。 10. 龙归:龙的归宿。这里表示湖水汇集之地。 11. 蛙黾:蛙类的一种。这里指的是在湖泊旁生活的蛙。 12. 振衣:整衣,整理衣物。 13. 临石壁:站在石壁旁边。 14. 习池:又称为高阳池,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这里是比喻虎丘的美可以与习池相媲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共游虎丘的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首联通过“寻壑”和“经丘”两个动词展现了诗人探寻山水、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同时以“李郭舟”这一典故隐喻友情的深厚。颔联通过对“藤花”和“桐叶”的描绘,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以及大自然的韵律变化。颈联则以“虎去”和“龙归”暗含历史的沧桑变迁,并借由“藜藿”和“蛙黾”的形象勾勒出人世的纷繁复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如此美好的景色之中,却依然保持着超脱尘世的追求,并不羡慕世俗的游乐。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又凸显了其高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虞长洲游虎丘》是南宋诗人程俱所作。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当时诗人正值中年,官至枢密院编修。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在虎丘山游览,因此对这里的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然而,诗人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这使他感到孤独和忧郁。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孤独的鸿鹄,尽管向往着自由飞翔的天空,却无奈地被世俗的罗网束缚。这种心境在他的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虎丘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诗人游览虎丘时,很可能受到了这些先贤作品的启发,从而创作出这首《和虞长洲游虎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